返回

二十六、同治元年(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二十六、同治元年(上) (第2/3页)

外,更要彰显国朝仁慈之意,议政王你以为如何?”

    “圣明无过太后,”恭亲王连忙称是,“母后皇太后既然有此意,不如明发诏书,彰显国朝既往不咎,对投降已经投诚叛逆宽大处理的意思。”

    “议政王说的极是,”慈禧满意读头,“所谓上兵伐谋,若是如此能消解些许江南的兵戈,敌势消一分,我们的力量就涨一分,日积月累,就是能逆转乾坤,就明发诏书,此外,命江忠源优待陈玉成,更要好好用好陈玉成这个牌,他是读书人,知道什么叫豫让故事。”

    如此说了些人事的事儿,可慈禧毕竟是不了解满朝的官员,除了后世记忆的那些名人自己还有些印象之外,这满朝满汉臣子,自己认识的实在是屈指可数,慈禧心里暗暗嘀咕,难怪任何一个领导都要用自己最亲近的人,除了感情因素之外,生怕自己不熟悉的人干不好事,也是一个很关系的因素,慈禧边听着祥的人事任命,边翻看着相关官员的履历,看到了麟魁二字,心里甚是不悦。

    俗语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三个多月,里里外外的大小官员,调动得不少,她要问一问自己,究竟那些人算是自己所派的?凡有缺出来,首先要给在前方打仗的武将,那些早就“记名”的,遇缺即补,毫无变通的余地。

    其次要酬庸这一次政变立了功的。再下来为了安定政局,调和各方,不得不安插一些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三类人,慈禧太后觉得军机处所开的放缺的名单没有错。但也有些人,只是出于恭王的提携,桂良因为是他的老丈人,才进了军机,虽是彰明较著的事实,到底资格是够了。祥是恭王一派,不过正直干练,也还说得过去,可连麟魁因为是宝鋆的堂兄,也当上了协办大学士。照这样一看,自己与恭王来比,到底权在谁的手里?连三岁小孩都明白。

    “既然是你们都说好,那自然便是好的,如今本宫才垂帘,皇帝也年幼,许多事儿不甚清楚,到底要靠着你们扶持着当差,这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