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十、殷鉴不远(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三十、殷鉴不远(一) (第2/3页)

还是要的,今日是翁同龢讲史记,几个侍读依旧是要陪听的,皇帝不喜欢听四五经。徐桐和以前是倭仁讲的课他十分听不进去,倒是史愿意听上一二,翁同龢今日讲的是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一事,皇帝听了一会,问:“秦国之弊,在于何物?”

    “重外物而轻内省,秦法之苛,冠绝六国,故此借其利而一统天下。孝公用商鞅变法,商鞅不懂实施变通。得罪惠文王,这为不变通也,及惠文王即位,杀商鞅而依旧行商鞅之法,可见为君主者,不屈于一人之才,也不因人废事。”

    皇帝又问:“本朝高宗皇帝英明神武,为何不杀和珅?而睿庙治之?”

    这问题有些为难,前朝古人自然可以随意指摘,但是涉及本朝先帝。必须要谨慎答,翁同龢想了想,“和珅其人,甚有才干。办理弊案打理税关,都很是妥当,这点就是睿庙也毫不否认,本朝为防萧墙之祸,防之皇子,甚于防大臣。”这话也只能说到这个程度,毕竟在清朝,臣下叛乱的可能太小了,翁同龢略过这事不谈,“乾隆年间用兵,号称十全武功,国库之空虚,全靠和珅一力承担,可其过错也实在是大,高庙不是没有察觉,只是君臣难得,且有功,不宜苛责,故此相容不,且恩出于上,却不必怨出于上,也不必恨出于上,凡有什么要为难的地方,自然不需高庙,只要和珅去做去得罪人即可。”

    翁同龢只是说到这里,就不肯再说了,皇帝心下透亮,无非是高宗皇帝拿着和珅的能干享乐,到了嘉庆皇帝,自然也和秦惠文王容不下商鞅一般,容不下和珅了。“翁师傅你说的极好。”皇帝赞许了几句,“高庙用人之道,朕倒是要好好学学。”

    “是,”翁同龢说道,“高庙用人素来只看大略,不拘小节,和珅昔日从侍卫起,阿桂从行伍出,都是承蒙高庙青眼,才有一展才华之机会。”

    又说了些别的典故,不一会,今日的课也就上好了,皇帝叫陈胜文:“到军机处传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