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圣寿庆典(六) (第2/3页)
日只是借贷过日子,然后每年一次拿着丁银来填以前的旧窟窿。可这些人偏偏还心高气傲,什么事儿都不愿意去做,只是逛戏园子泡茶馆斗鸡养鸟,整日把京中闹得乌烟瘴气,八旗都统哪里,全是他们的不法之事,在京中,天子脚下,就是如此,在外界还能好的了?”
“儿子看史。单单这前明之鉴,就足够触目惊心,宗室藩王就如吸血鬼一般攀在国家的身上吸血吃肉,如今我们也有这些废物,”皇帝厌恶的说道,“这几年来,大开商贸,每年户部的收入大为增加,远以前,不然这丁银早就拖死了咱们。不用说什么平叛,自然也不用说北伐俄人了。再者,丁银颇多弊端,米钱都是不好。”皇帝焦躁的说道,“算来算去,只是肥了那些主事的人,地下的人还是穷的叮当响。”
太后站了起来,在地上慢慢踱步,“旧岁要八旗子弟入学。参军或者当差,这似乎也只是杯水车薪,位置就那么几个,八旗子弟,到底是人多,有品级的不愿外放为官,这些爵位与国同休,死脑筋的人,更是抱着那些丁银不肯放。你这个意思我明白,我没有不赞成的,治国理政就像是做生意,在生意兴隆的时候要居安思危,不要到不赚钱的时候再考虑这些就不好了,八旗犹如做生意的成本,趁着有钱,要想想,怎么把成本降下去。”
“年轻的人也好办些,”慈禧太后说道,“叫他们自谋生路倒也可以,年纪大的,就是难处置,这事儿,你想怎么办?”
“圣人云欲而不达。我也不去外头说,上次崇琦被那些不开眼的打了,说到底,也是为了这件事儿,若是和上次一样,大张旗鼓的动着,我怕一群人跳着脚反对,”皇帝说道,他那时候虽然容忍下了恭亲王等人的意见,不代表他会放弃这件事儿,“先找几个有主见的人商议一番,怎么样能把这件事儿处置好,起码要有个处置的法子出来才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