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大捷之后(七) (第2/3页)
看来,抵得上一个翰林院。”翁同龢叹道,“以前无论是谁都看走眼了。高伯足干的好大事!”
“高伯足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呆了太久了,”李慈铭神秘得笑道,“老大人有此意乎?”
“有心无力也,”翁同龢说道,“高伯足是皇太后的人。 ”
皇太后撤帘归政,可谁也不敢忽视于她,“是皇太后的人,但是也没有什么亲信几年之内没有升迁的道理,”李慈铭笑道。“当个报纸的提调官有什么前景?之前倒也是罢了,当着太后的北门学士,出谋划策,但是太后撤帘归政了,不能面见外臣,那这提调官也没什么意思了。王恺运在广西为官当得风生水起,吏部几年的考核都是卓异,只要还有为官之心的,必然是等的来不及了。”
“可太后当年掌握天下大权,都未见安排高伯足。”翁同龢说道,“可见,这其中必有什么缘由,或者高伯足不肯。或是太后不愿。”
“可既然是如此,老大人为何不试一试呢?”李慈铭笑道,“若是能移走高伯足,自然是最好,若是移不走,老大人保举皇太后的人。皇上不会不高兴的。”
“皇上?”翁同龢苦笑,“皇上自然是高兴的。”
“是啊,皇上高兴,自然就好办事,”李慈铭看了看自己椅子边的一叠报纸,随意翻看了一番,“言论之喉舌,若是掌握在正人手中,必然是澄清玉宇之利器。”
“那莼客你的意思?是如今就上折子呢?还是等着大胜归来再上?”
“学生以为如今趁着大家伙的注意力在北边,赶紧动才好,”李慈铭放下了报纸,“看看风声如何?先动起来总不会错。”
翁同龢捻须笑道,“高伯足昔日号称肃门六子,海内名客,可较之莼客,实在是不配,若是将来若有进展,莼客可有意此位置乎?”
“老大人说笑了,学生还只是举人,未曾入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