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七、昭阳节使(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十七、昭阳节使(四) (第2/3页)

。请太后让内务府稍作安排。”

    “不用了,只是去清漪园逛逛,”太后说道,“还是住在圆明园里吧,去个一两日,再去香山看看英烈祠。耽误不了多少功夫。”

    太后说出了英烈祠,英桂也不能再说什么,只能是准备好关防之事,又照会军机内阁并养心殿。

    太后摸着手里的如意,看到了安德海的消息。她的兴致颇高,笑眯眯地问英桂,“四川总督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感觉如何?”

    “从统率全省到专攻兵事,自然是道途不一,所幸太后皇上器重,臣也只能是万死不能报答圣恩罢了。”

    “不用说这些虚的,”太后笑道,“说实话就是,这不是御前奏对。我也只是关心问一下,若是你不愿意,自然也就不用说的。”

    “臣不敢,”英桂坐在凳子上微微欠身。脑海里想了一下,组织了话语,“既然太后垂问,臣就直说了。”

    “平定洪杨之乱后,地方督抚之精兵尽数收揽于中枢,这是为了防五代藩镇之弊。自然是极好的,只是我潜心观之,丰台大营仍有颇多弊端。”

    “你说说看。”太后本来极为得意新军之策,却没想到英桂是这样认为的,他也是南边平定过叛乱的大臣,想来不会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英桂说道,“虽然各部集结于丰台大营,可分歧尤为明显,淮军尽数在火炮营,步兵多是湘人,骑兵自然不用说,满蒙人居多,各有各的地方,各有各的体系,虽然融在一起,可派系之分仍有。”

    “有句俗话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叫做‘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这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自然也就有门派了,”太后说道,“就以荣禄论,他可算做哪一边?”

    “荣禄若非有湘军之中历练的经历,如今怕也担不起丰台大营的职责,”英桂说道,“若非有大战,素日自然是看不出来,若有大战,怕有推诿或者争功之忧。”

    “这话是没错,只是十二镇成立许久,这各门派还是有着,我为安定地方之心,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