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偶现麟角(一) (第2/3页)
朝臣堂官,到底也是有官身在身上的。”
安德海心领神会。既然说了“紫禁城”,那出了紫禁城,到了园子里,或者三海,自然都是可以见的。
“不过你可以出去问问看他的意思,”慈禧太后转了口气,对着安德海笑道,“俄罗斯人此举,是土耳其斯坦总督府的无心之失,还是沙皇的有意之举我倒是想看看他怎么回答。也想看看,皇帝是怎么处置这件事的。”
。。。
“圣人以刀兵为恶,皇上垂拱治天下,切不可擅动刀兵”徐桐在弘德殿讲大学的时候,义正言辞的说了这么一句,“如今难得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皇上正是可以励精图治,再开百年之难得一遇基业,切不可加重百姓负担。再开边衅,唐人诗有云:武皇开边意未已,诚为皇上之戒”
皇帝懒洋洋的说道,“朕并没有开边之意。朕也还比不上汉武皇帝,徐师傅多虑了。”
翁同龢坐在一边监课,见到徐桐借题发挥,也只是捻须不语,皇帝说了这么一句,载澄打了一个哈欠。眼泪珠子都沁了出来,徐桐瞪了载澄一眼,继续对着皇帝说道:“如今朝野纷纷,都说皇上意图效仿昔日汉武帝之意,开拓边境,这第一,浩罕乃是中央藩属,藩属恭顺,天朝仁义,乃是相处之道,若是天朝对藩属之行事,均有目的在内,这岂不是大违天朝之圣德”这里的话倒也算不错,虽然迂腐了些,后头的话就不对味了,“国朝用仁义为军队装备铠甲刀剑,何用洋人器具规章制度来扰乱中华之军政实为大谬”
徐桐说的唾沫横飞,皇帝皱了皱眉,正准备说话,一个清冷的声音响了起来,“徐师傅此言未免有些偏颇,学生不敢苟同”
说话的是自然是侍读王庆琪,皇帝转过头,看着自己右后方徐徐站起的王庆琪,王庆琪先是拱手朝着两位师傅示意,徐桐见到王庆琪站了起来反驳自己,气的胡子直吹,“好,你说,我的话偏颇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