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海不扬波(三) (第2/3页)
爷原没说错,”马爷朝着那个茶客拱拱手,那个茶客被人截了话头,原本极为不忿,可见到马爷如此有礼貌,也就平息了下来。朝着马爷也回了个礼,那个马爷继续说道,大家都纷纷围了过来,连那两个在同文馆进学的年轻人也竖起了耳朵。
“这铁路的好处。大家伙也都瞧见了,速度快,且吞吐量大,在海上自然是轮船为尊,这在路上嘛,火车可是比西洋马车还要快呢。报纸上说过。德国对奥匈帝国发动战争的时候,连续用铁路拉了几万后援的部队迅速的到了前线,这才一战胜了奥地利,成就德国的一番伟业,这是军事上的。”
“还有,这京师之中,天津出产的东西可实在是多,且价格便宜,这是为什么?无非是铁路带来的,这运费便宜了,价格自然就低了,咱们买东西的人,就得了实惠,如今这洋布,比以前靠人拉马运的时候。可便宜的紧啊。”
说了半天,也还是没说明为什么要新建铁路到保定,大家心里耐烦,却也不好催促,马爷吱溜一下喝了一口热茶,摇头晃脑,这才继续说了下去,“交通部的意思,要修一道京师到金陵的铁路!”
众人大哗,铁路原本就是这几年才弄起来的新事物,交通部居然要做这样大的工程,说起来,这可是比兴办水师更让人关注的事儿!“这可是真的?马爷您可不能信口开河!”
马爷微微一嗤,“这话还能有假,你们也不想想,保定往南边去到了那里?那就是济南府,再下去就是徐州府,在就到了江苏,这一路下来,嘿嘿,穆尚书的心胸可大的很哪,准备在陆上造一道京杭大运河!”
“这可是件大喜事!”一个做着南货生意的王老板听到这个消息,拍手叫好,“南方来的新鲜货物,要不海运,要不就是京杭大运河上来,途中运费倒不算什么,只是这时间,未免久了些,许多时节上的东西,比如鲥鱼,比如菱角莼菜都是不宜久运的,若是有了这样的火车,怕是一两日之间,就能尽数到了京师没,到时候,在下的南货铺子,怕是又有的卖了。”
“王老爷生意兴隆呀,”边上两个人恭维了一声,王老板得意的拱拱手,“托朝廷的福,托穆中堂的福。”
“这事儿原不是什么隐秘,”马爷继续说道,“只是交通部不愿意多说而已,怕宣扬开来,被御史弹劾好高骛远,好大喜功,不切实际,所以缓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