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重型舰载机! (第2/3页)
所以航空方面的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尤其是新兴起的航空电子、雷达等等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大家对于大毛家的苏33,除了它本身的折叠翼之外,还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苏33采用的是和苏27同源的AL-31F发动机,推力现如今已经比不上张正江他们开发的涡扇十改进型。
雷达方面,苏33使用的还是多普勒脉冲雷达,自然是比不上国内目前先进的相控阵雷达。
这也是大家,还是更倾向于自我开发舰载机的重要原因。
“张院长,日后还要多多麻烦你们了。”
杨伟在开完会之后,不久就找到了还在忙着J20改进工作的张星扬。
J20实际上已经非常先进了,在很多人的眼中,这样性能的战斗机,足够称霸战斗机第一这样的称号了。
但是在张星扬看来,其实这款战斗机在很多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
“没什么麻烦的,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
张星扬倒是有些高兴地说道。
“舰载机方面,我们这是刚刚开始研发工作,肯定还是有不少要和你们合作的地方。”杨伟和张星扬握了握手之后说道。
“如今倒是有不少地方需要麻烦你们。”
杨伟倒是一点也不客气,直接就说出了他们现在面临的困难。
“首先就是舰载机平台的问题,我想了解一些双发重型歼十的情况。”
双发版本的重型歼十,在原先历史上是不存在的产物。
不过这并不代表成飞就没有想过搞出歼十的双发版本。
只不过是因为歼十的发展过程,实在是不顺利,最后也只能是无奈放弃。
而在这个世界,因为歼十的发展里程十分顺利,成飞也就下了不少力气搞出来了这样一款战斗机。
张星扬也在这个过程帮了他们不少的忙。
所以张星扬算是对歼十双发版本有着不少的了解。
“要不我们还是看着实机一边看,一边说吧。”
正好今天有一架双发重型版本的歼十停留在机库之中,张星扬也就顺势提出边看边说。
双发重型歼十,其实可以算作是J20的技术验证机型。
J20有不少的布局设计,都能够在它身上看到影子。
来到机库之中,机修们正在对战斗机进行维护工作。
张星扬和熟悉的工程师们打了个招呼之后,走到了一架明显体型壮硕不少的歼十旁边。
“歼十,我记得是单垂尾吧,怎么给改成双垂尾了?”
在绕着战斗机看了一圈之后,杨伟有些不解地问道。
要不是那一对标志性的鸭翼,以及腹部进气道,杨伟都有些没认出来这是架歼十。
“因为气动问题,为了避开机体涡流,并且降低雷达反射面。”
张星扬看着眼前倾斜角度安置在两台窄间距双发之上的垂尾,简单地说了两句。
不是他不想详细说明,实在是这个空气动力学问题很复杂,详细展开来说,是真的能够说上三天三夜的时间。
杨伟作为战机设计师,也明白涡流对于战斗机到底是有多致命的一种东西。
F-104为什么会被人叫做“寡妇制造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的T型尾翼,在大迎角飞行时很有可能造成平、垂尾一起失效,从而导致坠机!
“双垂尾似乎要比单垂尾,要低矮不少?”紧接着杨伟问出了自己的第二个问题。
“单垂尾必要比较高大,才能够解决大迎角飞行时的气流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双垂尾之下就很容易解决,所以我们降低了不少垂尾的高度。”
张星扬一边回答着对方的问题,一边开始讲起双发版本歼十和普通版本的不同:
“双发重型歼十,起飞重量在两台涡扇十的加持之下,达到了35吨。”
“可以同时挂载九枚导弹,八枚导弹分别挂载在机翼下方的挂载点上,一枚导弹可以直接挂载在机腹的下方。”
“同时,因为采用了两台发动机航程和作战半径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最为关键的是,他的雷达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