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6章 在船厂生产的航天器 (第3/3页)
向其中添加核燃料,反而更接近核潜艇反应堆的生产流程,也就是在部署核装置之前就要把燃料棒先放进去。
这也是“信标”计划选择在锦西造船厂,而非空间技术研究院529厂生产XS-1的原因。
但对于造了大半辈子核潜艇的陈超来说,还是难免会有一种“航天设施要更加精密、高大上”的感觉。
这让他难免担心因为自己的操作失误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距离接触点,十厘米…五厘米…三厘米…”
一号操作员低声报数,每一个数字都敲在控制室内所有人的心上。
“接触!”二号操作员的声音陡然拔高了一瞬,随即又强行压下,“接触确认!缓冲机构生效压力反馈正常!”
画面中,钨合金燃料棒光滑的顶端,终于稳稳地、几乎没有丝毫晃动地抵在了堆芯孔位的入口。
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
陈超屏住呼吸,死死盯着高倍率摄像头传回的对接面特写——严丝合缝,完美无缺。
“好!保持姿态!”陈超的声音终于带上了一丝如释重负的轻颤,“惰性气体保护焊接准备!机械臂A-7就位!”
几乎在话音落下的瞬间,另一支早已在旁待命的特种机械臂无声地滑行到位。
它的末端安装着一组结构复杂的焊接设备。
在惰性氩气瞬间充满对接缝隙的微小空间后,接头精准地压在钨合金包壳与堆芯孔口边缘的预设焊点上。
一道极其细微的蓝色电弧瞬间亮起,随即熄灭。
没有火花四溅,没有烟雾升腾,只有最精密的瞬时熔合。
然后,是下一次亮起和熄灭。
这是将燃料单元与堆芯永久固化为一个整体的关键步骤,要求焊接强度极高、热影响区极小、且必须保证绝对的气密性,以杜绝任何放射性物质泄漏的可能,哪怕是在极端太空环境下。
焊接过程持续了约十分钟。
控制室主屏幕最上方代表着1号燃料棒安装状态的标识,终于由红转绿。
紧接着“01–就绪”的字样清晰显现。
“一号燃料棒,安装完成!焊接质量一次合格!”
陈超的声音透过通讯器,清晰地传递到装配车间每一个角落,也回荡在通过加密线路连接的、远在京城航天控制中心的一个特殊监控室内。
他缓缓地、深深地吐出一口憋在胸中许久的浊气,这才感觉到后背的冰凉汗意。
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成功踏出。
但望着堆芯本体上那密密麻麻、如同蜂巢般排列的剩余孔位,陈超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