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互联网时代的宣发打法! (第3/3页)
有《鬼吹灯》系列对东方奇幻美学的精准把控,没有《流浪地球》建立的国产科幻工业标杆,《封神第一部》的视效绝对能攀升至及格线以上。
可一旦有了这些珠玉在前,观众的标准自然水涨船高。
同样是大制作,《流浪地球》的太空电梯能让观众感受到“中国科幻的硬核浪漫”,《鬼吹灯》系列电影能让人沉浸在东方神秘主义的氛围里。
而反观《封神第一部》的特效,却总让人觉得像在看西方神话的翻拍,少了点骨子里的文化认同感。
支持的人觉得“工业化尝试值得鼓励”,反对的人则认为“舍本逐末丢了文化内核”。
随着时间推移,这场关于“改编尺度”、“视效水准”、“文化表达”的争论,还在随着放映的继续而愈演愈烈,谁也说不清这场口碑的拉锯战最终会偏向于哪一方。
……
下午三点,加密视频会议的界面弹出。
中影董事长傅若卿、企鹅影视孙忠怀、阿里影业樊露远、博纳影视于东、华影总裁周杰的身影出现在了屏幕上。
“先说一下数据。”孙忠怀率先开口,语气里带着互联网公司的利落,“企鹅影视这边刚出的报表。
上映12小时,购票用户画像里,18-30岁女性占比62%,主要关注点集中在‘质子团颜值’、‘费翔纣王’、‘视效场面’这三个标签。
差评用户里,35岁以上男性占了70%,吐槽集中在‘剧情魔改’、‘台词出戏’、‘文化违和’中。”
樊露远点开共享文档,补充道:“阿里影业的舆情监测也差不多,微博上,#封神质子团好帅#的话题阅读量破8亿,讨论量是#封神剧情魔改#的3倍。
豆瓣短评里,五星好评和一星差评数量基本持平,但四星和二星明显向五星倾斜,这说明中间用户是认可的,只是没那么狂热。”
傅若卿闻言,眉头微蹙道:“也就是说,争议确实存在,但核心受众很明确?”
“非常明确。”孙忠怀语气笃定,“18-30岁女性,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年轻观众,她们对封神原著的执念没那么深,更在意观影时的‘情绪价值’。
帅哥养眼、场面够燃、能发朋友圈打卡,这就够了。
至于那些揪着‘改编不尊重原著’‘特效不够东方’的人,大多是35岁以上的男性,或者是对传统文化有执念的影迷,这部分观众,我们根本讨好不了。”
樊露远点头附和:“阿里这边的用户行为分析显示,给差评的人里,80%在购票前就看过3部以上的神话改编电影,对‘封神’有固有期待,你让他们接受‘质子团权谋线’,等于让老茶客喝速溶咖啡,不可能的。”
傅若卿沉吟片刻:“你的意思是……放弃这部分人?”
“不仅要放弃,还要主动切割。”孙忠怀的声音透着不容置疑的果断,“互联网时代,精准定位比讨好所有人更重要,我们的宣发资源有限,与其在差评里拉锯,不如把钱花在认可我们的人身上。”
“具体该怎么做?”于东出声好奇追问。
“控评。”樊露远直接说,“豆瓣、微博、猫眼的评论区,重点维护四星五星的留言,把‘质子团打戏’‘朝歌城全景’‘费翔演技’这些正面片段顶上去。
遇到差评,不用辩解,直接下沉处理,或者用水军稀释,反正他们已经不喜欢了,争对错没用,反而会让正面声音被淹没。”
孙忠怀继续补充:“企鹅视频和阿里文娱的矩阵号,接下来只推‘观众二刷三刷’‘质子团幕后训练’‘费翔采访谈纣王’这些内容,精准喂给18-30岁女性用户。
短视频平台买流量时,定向投放给关注‘古装帅哥’‘奇幻大片’标签的用户,把他们转化成自来水。”
“那影评人那边呢?”周杰这边还是有些顾虑,“不少业内人也在吐槽改编问题。”
“业内声音影响不了下沉市场。”孙忠怀笑了笑,“咱们要的是票房,不是戛纳金棕榈。
数据显示,认可电影的观众里,65%会推荐给朋友,这才是裂变的关键,至于那些影评人,让他们骂去,反正他们也不是购票主力。”
樊露远敲了敲桌子:“我来总结一下,宣发资源向18-30岁女性倾斜,内容聚焦颜值、视效、演员魅力;
评论区放弃差评用户,用技术手段确保正面声音主导舆论,不做任何‘挽回质疑者’的尝试,节省成本,精准打靶。”
傅若卿沉默几秒,最终点了头:“行,就按这个思路来,中影这边协调影院多排黄金场次,配合你们的线上宣发。”
“合作愉快。”孙忠怀和樊露远同时微笑示意,主打一个干脆利落。
视频会议结束,屏幕暗下去的瞬间,孙忠怀便对着助理吩咐:“让舆情部立刻执行控评方案,记住,速度要快,别给差评发酵的时间。”
另一边,樊露远的邮件已经发出,标题简单直接:《封神宣发调整:聚焦核心用户,放弃争议群体》。
互联网时代的流量战争,从来都不讲“兼容并蓄”。
他们要的不是所有人的掌声,只是目标用户口袋里的票房。
至于那些不喜欢的人,就让他们在被算法过滤掉的评论区里独自愤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