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互联网时代的宣发打法! (第2/3页)
资料出品方阵容中的“长生天”三个字上,陷入了沉思。
乌尔善这家伙本身屁股就不正,从他以往的作品风格和一些言论来看,拍出来的东西怕是也正不到哪里去。
当初京西文化资金链断裂时,陈飞一度以为《封神》这项目彻底黄了。
毕竟那么大的窟窿,光是后期制作和宣发就需要天文数字的投入,谁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
可没想到,最后居然是中影牵头,联合企鹅、阿里这些资本巨头硬是把它给“救活”了。
“说到底,还是资本看好这个IP的潜力。”陈飞喃喃道。
封神的故事家喻户晓,自带国民度,只要营销到位,哪怕质量中等,也不愁票房。
他现在担心的是,一旦这种偏离内核的改编被市场接受,会不会带坏风气?
以后的神话改编都往猎奇、西化的路子上走,那真正的传统文化内核该往哪儿放?
苏国海在一旁听着,没接话。
他知道陈飞的脾气,对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改编向来不齿。
陈飞沉思片刻,叹了口气:“事已至此,说再多也没用,只能等着看上映后的反馈了。”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
观众的眼睛或许会被营销暂时蒙蔽,但他相信,最终能留下的,还是那些真正尊重文化、用心讲故事的作品!
想到这,他拿起了桌上还未画完的《三体》分镜图稿,继续忙碌了起来,不再去想《封神》的事。
与其操心别人的项目,不如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红岸基地的搭建已经进入收尾阶段,等分镜图画完,演员选角也该提上日程了,这才是他眼下最该专注的事。
……
一晃眼,时间到了7月20日。
《封神第一部》正式登陆全国院线!
作为暑期档最受瞩目的“巨无霸”,它的上映立刻搅动了市场格局。
此前占据排片前列的《消失的她》《长安三万里》《茶啊二中》,甚至好莱坞大片《碟中谍7》,排片占比都应声而降,纷纷为其让路。
影院经理们显然对《封神》寄予厚望,黄金场次几乎被它包揽,海报在售票大厅最显眼的位置铺开,电子屏循环播放着那支震撼的预告片。
而更值得关注的,还是国产电影与好莱坞大片的境遇对比。
这几年,随着《流浪地球》《哪吒》等作品的崛起,国内观众对好莱坞的滤镜早已破碎,“怯魅”成了常态。
就拿汤姆·克鲁斯亲身上阵的《碟中谍7》来说,上映一周票房还没过2亿,这个成绩放在前几年简直难以想象!
要知道,前作《碟中谍6》在中国市场可是轻松斩获了12亿票房,如今却连零头都难以企及,属实让不少业内人大跌眼镜。
有专家分析称:“不是阿汤哥不行了,是观众口味变了。
以前觉得好莱坞的特效、动作戏新鲜,现在看《流浪地球》的太空战、《鬼吹灯》的水下视效场面,质感一点不差,甚至后者更懂中国观众的审美,再加上剧情上的文化隔阂,好莱坞想靠IP吃老本,已经是越来越难了。”
一时间,《碟中谍7》的遇冷,与《长安三万里》持续破亿、《封神第一部》排片暴涨的热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似乎是在印证一个趋势:中国电影市场的话语权,正在悄悄回到本土作品手中!
…
言归正传,20号下午,《封神第一部》在各大影评网站的开画评分新鲜出炉。
豆瓣开分7.7,猫眼9.2。
然而,在这看似不错的成绩背后,口碑却呈现出了明显的两极分化,评论区里支持与质疑的声音几乎要吵翻了天。
好评集中在视效场面和新人表现上。
有观众激动地留言:“质子团的打戏太燃了!于适骑马那段镜头张力拉满,荷尔蒙简直要溢出屏幕。”
“费翔的纣王气场绝了,一个眼神就能让人感受到压迫感,老戏骨就是稳!”
“朝歌城的布景好震撼啊,能看出钱都花在了刀刃上,总算不是五毛特效了。”
还有不少年轻女观众则被“质子团”的颜值和身材圈粉,直言“冲着帅哥也值回票价”,还有人觉得“改编很大胆,把神话故事落地成权谋斗争,新鲜感十足”。
但质疑的声音同样尖锐。
有观众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各种缺点:
“和《流浪地球》的特效一比,差距也太明显了吧?”
“昆仑山的仙气像网游画面,神兽造型完全是西方奇幻那套,哪有中国神话的灵动感?《鬼吹灯》系列的古墓质感都比这细腻。”
“把封神榜拍成了纣王和质子的父子情仇?姜子牙成了插科打诨的工具人,这魔改也太离谱了吧?”
“好家伙,剧情逻辑硬伤可真够多的,姬昌突然反商、伯邑考之死的处理都很仓促,为了推进剧情完全不顾及理性。”
“娜然的妲己除了瞪眼就是扭腰,妖冶有余,灵气不足,比起以前的经典版本差远了。”
“部分年轻演员的台词功底太拉垮,普通话都说不标准,和李雪建老师一对比,简直是公开处刑”。
其实平心而论,如果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