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4、《三体》正式立项!30亿!震撼全网! (第3/3页)
利,没出任何岔子,这让他心情大好。
紧接着,他从助理手中接过手机,想看看时间。
可此时,屏幕上弹出的新闻推送却让他动作一僵。
《三体》立项的通告标题像块石头般砸进眼里!
他下意识点开,手指划过了那些刺眼的数字和字眼:“30亿投资”、“陈飞执导”、“实景基地”、“国际特效团队”……
这一刻,他整个人瞬间呆滞在原地,保温杯从手中滑落,“咚”地砸在地上,水洒了一地,他却浑然不觉。
视线渐渐模糊,那些关于“红岸基地”、“宇宙闪烁”的描述在眼前晃过,耳边仿佛能听到网友讨论“中国科幻新纪元”的喧嚣。
他一页页往下翻,看着飞跃影视公布出来的那些近乎疯狂的规划,看着业内对这部片子的期待,挺直的腰杆不知何时忽然佝偻了下去,像被无形的重量压垮了一般。
夕阳正缓缓沉落,把天空染成一片橘红。
余晖落在他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落寞的影子。
那绚烂的霞光,此刻看在他眼里,却像是在无声地宣告一个时代的落幕。
这一刻,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当年拍《甲方乙方》《集结号》时的意气风发,想起票房破纪录时的万众瞩目。
可如今呢?
《忠犬八公》的失利还像根刺扎在心里。
而眼前这则《三体》的立项通告,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他与这个电影市场的距离。
年轻导演们已经在玩30亿的科幻大片了,嘴里讨论着宇宙和文明。
可他却还在纠结于现实题材的票房和口碑。
不是不努力,只是好像……真的跟不上了。
助理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捡起磕出了一个坑的保温杯,试探着问道:“冯导,咱们回酒店?”
冯小钢没应声,只是望着那片橘红色的天空,眼神空落落的。
风吹过,带着傍晚的凉意,他下意识地抱住了胳膊,仿佛这样就能抵御那份被时代甩在身后的无力感。
这片天空曾见证过他的辉煌,可如今,却只映衬着一个跟不上节奏的背影。
……
而与此同时,飞跃影视的会议室里正灯火通明。
西影和光线的团队刚落座,桌上就摆好了《三体》项目的初步合作方案。
陈飞亲自到场介绍,气氛热络得很。
“陈导这步棋真是敢想敢干,30亿的盘子,也就你们飞跃敢接!”王常田翻看着文件,笑着道,“我们光线愿意出5亿,不掺和创作,就想跟着沾沾光。”
西影的负责人急忙接话:“西影虽然家底薄,但两个亿还是能跟的,而且手里有几个老摄影基地能用得上,技术团队也能随时支援,《三体》这种能写进中国电影史的项目,我们必须参与。”
陈飞笑着回应:“多谢两位捧场……”
寒暄间,他心里忽然涌上一阵感慨。
想当年,他拍第一部商业大片时,韩三评还在中影,任仲论则在上影。
那时候只要他有新项目,中影和上影的人总是第一时间找上门,要么参股,要么协调资源,语气里带着前辈对后辈的提携,也有着国字头大厂的底气。
那会合作时,讲究的是“抱团把市场做大”。
可如今呢?
《三体》这种级别的项目立项,中影和上影早就没资格参与了。
关系闹僵是一方面,行业格局变化也是一方面。
民营公司飞速崛起,国有大厂的步调渐渐慢了下来,彼此间更像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墙,客气疏离,再没了当年那种热络。
“陈导?”王常田的声音把他拉回现实。
“没事。”陈飞笑了笑,收起思绪,翻开合作方案,“咱们说说具体的分工吧,西影的摄影基地正好能搭‘红岸基地’的一部分外景,光线的发行渠道……”
窗外夜色渐浓,会议室里的讨论声此起彼伏。
西影和光线的人眼里闪着对项目的期待,陈飞也专注于眼前的合作细节。
只是偶尔抬眼时,他目光却会掠过窗外的夜空,想起那些年韩三评拍着他的肩膀说“放手干”的日子。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有人上车,有人下车,聚散离合本就是常态。
眼下最重要的,是把《三体》做好。
至于那些形同陌路的旧识,或许就像天上的星星,各自在轨道上运行,不必刻意的去强求交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