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41 那不就是白凶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541 那不就是白凶吗? (第2/3页)

   “行了,不用看了,来的这几个人没一个善茬儿,还都有点‘扎手’,这回又是场硬仗啊!”

    林逸上前把白璐叫过来,在她耳边嘱咐了几句:

    “你去告诉言姐,只要进了鳌山,让她务必跟着我们,千万别掉队。”

    白璐点点头去找姚一言。

    “大哥,你说这帮人身上会不会带着‘响器’?”

    “不好说,现在他们身上肯定没有,走大路进山之前要过哨卡,他们可没那个胆子跟子弟兵过招,估计东西早被他们藏在哪里,路上盯紧点就是了!”

    车队再次集结,浩浩荡荡开赴太白县。

    太白县,本是陈仓地区的一个小县城,就是因为地处太白山脚下,这些年逐渐发展成了一个旅游度假区。

    到达目的地,老周的兄弟们开始给大家分发装备。

    这些都是赞助商提供的,提前收集了每个人的尺码,一切收拾整齐,团队开始向着鳌山进发。

    有了古研所和管主任的手续,他们一行人顺利通过了哨卡的盘查,直接进入攀登的路径。

    起初低海拔路段的时候,一路上说说笑笑,该直播的直播,该拍照的拍照。

    作为活动的发起方,管文图和胡小亮老师两人,紧跟着前方开道的老周和他带领的团队。

    通过手机直播间,向关注此次活动的网友,进行相关的科普。

    林逸他们和姚一言一起,走在队伍最后面。

    这个时候,大伙的体力还都很充沛,攀登速度都很快,等到先头部队慢慢的接近有积雪的地段时,行进速度明显放慢了许多。

    上山的小路只有一条蜿蜒小道,一旦前面走不动,后面就会“压车”。

    白璐也正好趁这个机会跟姚一言好好聊聊。

    “言姐,为什么你们会选择来这种地方考察呢?就算远古人种,也不会选择住在这样的山上吧?”

    “怎么说呢,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说,六亿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当时这里地面凹陷下沉,海水不断变深,海相沉积发育,逐渐形成石灰岩、白云岩等,海底偶有零星岩浆喷发。4亿年前的加里东运动时,这里上升隆起,逐渐褶皱成山,形成太白山。

    所以,这里经常可以找到一些远古生物的化石,至于说远古人类嘛,肯定是不会选择这种高海拔的地区定居,我们当时之所以跟着古研所其他部分来这里考察,是因为当年这里发现了‘雪人’。”

    “雪人?”

    “没错,就是雪人,据这里的居民透露给媒体的资料来看,他们不止一次,不止一个人见到过雪人的踪迹,我们当时是奔着这玩意来的。”

    在那个手机还没有拍照功能的八九十年代,全国曾经掀起过一阵“寻找野人”的热潮。

    最著名的当属荆州的神农架,流传过无数个“野人”的版本。

    也曾有人声称自己拍到过“野人”,最后都被证明,不是造假,就是拍到了山里的灵长类动物。

    只有太白山这一带,已经有多人证明自己亲眼见到过“雪人”的存在。

    这些人彼此之间都不认识,甚至住的地方也都不在一起,可他们的描述惊人的一致。

    两米多高的身材,浑身长满了白毛,不畏严寒,而且生性嗜血,有很强的攻击性。

    “这不就是粽”

    汪强的话说到一半,自己意识到食言,又把后半句生生咽了回去。

    “胖子,你想说什么?吞吞吐吐的?”

    姚一言扭头看了汪强一眼。

    “我说这不就是总被人提起的‘山地雪人’嘛?”

    “咱们现在聊的不就是这个嘛?神神叨叨,我刚才说哪来着?”

    “雪人的特点”

    汪强在旁边提醒道。

    “啊对,他们这些人,口径出奇的一致,说的几乎都一模一样,然后我们就来了一趟又一趟,后来还跟着国家登山队,一起穿越了四次‘鳌太线’,走过两个来回,那真叫一个刺激,结果愣是连雪人面都没见着。

    后面慢慢的热度下去了,我们这边经费也不足,这块的考察基本就算搁置了。

    不过,老管的脑子还是活到,一说要来这里做什么寻找古人类足迹,当年那些关注太白山雪人事件的人,又把那些陈芝麻烂谷子全抖落出来,都上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