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高炽的承诺 (第2/3页)
通,介绍这些他不认识的人。
“这位是技术报的主编,这位是杂报的主编,这位是报者行的会长。”
刘通不敢怠慢,与每个人打招呼。
“刘通先生,我们杂报对您的文章也很感兴趣,您不能厚此薄彼,只抬爱社会报啊。”
“不敢不敢。”刘通笑道。
“好啊你,当着我的面。”社会报的李主编锤了对方一拳,那人夸张的捂着胸口。
众人哈哈大笑,刘通也跟着笑。
刘通见到了自己的组长,一帮技术人员在角落里正探讨什么,刘通向众人拱了拱手,暂时离开这个小圈子。
此时。
已经没有再进人,根据名录上的登记,邀约的贤达们已经到齐,没有人耽误时间。
张全穿着大衣,与几名执事赶往端礼门的平台见小王爷。
朱高炽在平台上,正与几名从山东和河南赶来的官员交谈。
大军先锋已经抵达各地。
和朱高炽预想的反对激烈不同,各地的官府不但态度主动,还有官员赶来北平拜见他。
与去年的动静大为不同。
“山东是人口大省,更是北方的冶铁中心,熟练工人和储备技术都是有优势的。”
朱高炽笑道:“在万厂万矿计划中,如何发挥本地的优势,你们这些地方主官的作用是重大的。”
“小王爷圣明。”
山东右布政使杨镛恭敬的说道:“山东的冶铁优势,被密云区后来居上,是我们山东的遗憾。”
“但是下官向小王爷保证,只要小王爷对山东一视同仁,山东的优势必然重新追赶上来。”
杨镛身旁的左参政刘达也笑道:“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中枢的扶持和政策。”
“哈哈。”
朱高炽很高兴。
如果用批判的角度,这些官员没有坚持。
但他又不是大清,又不是征服者。
所以朱高炽并没有鄙视他们,反而很喜欢他们的态度转变,政治不是打打杀杀。
一味的靠屠戮来解决国家问题那是下策。
大明的崇祯不愿意屠戮流民,造反大明的李自成也不愿意侵占京城百姓的房屋土地。
流民问题越来越大,而没有分到粮食的闯军军心不稳。
最后清朝屠戮了所有反对的人,把城市内最好地段的房屋,店铺,大片的熟田分给了自己的旗军。
人杀光了,流民问题解决了。
被抢占田地的百姓也被杀光了,土地分给了旗军们,自身的统治势力也稳固了。
代价就是这片土地的文明陷入了黑暗。
这就是古人所言的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先民很早就有了高度的社会认知。
前者遇到问题想着如何解决问题,后者遇到问题想着如何杀光反抗者。
所以明朝万历时期已经诞生的先进思想和小市民文化,以及资本主义萌芽彻底熄灭。
“你们尽管找我要支持,只要是有利于地方工业发展的,我都给予最大的支持。”
朱高炽承诺道。
是不是自己把问题想到太严重了呢。
因为眼前官员们转变的态度,朱高炽也在暗暗的思考,如今的局面,到底和靖难不一样。
靖难时,朱棣属于造反,但是现在朱元璋还活着。
这就是大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