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零五章 朱元璋的长远布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零五章 朱元璋的长远布局 (第3/3页)

忍着悲痛来到朱元璋身前,“父皇,让儿子回北平吧,结束这一切。”

    “儿子。”朱棣哽咽,他有万分不舍。

    “儿子……儿子必定带着逆……逆子朱高炽来应天府。”朱棣艰难是说道:“交给父皇发落。”

    朱元璋伏起身。

    好奇的问道:“你舍得?”

    “父皇当年有多疼爱大哥,儿子就有多疼爱炽儿。”朱棣深呼吸一口气。

    “那为何还要如此?”

    “因为父亲,儿子是父皇的儿子。”

    “哈哈哈。”

    朱元璋高兴的笑了起来,笑着笑着喘不上气,“咳……咳……”

    “父皇。”

    朱棣连忙上前,安抚朱元璋的后背。

    只有亲自看过和了解过,才能发自内心的敬佩眼前老人的勤政精神。

    “你再看看那些奏疏。”

    朱元璋指了指自己案几上堆放一旁的奏疏。

    朱棣顺手拿起。

    这些都是御史归纳地方弹劾朱高炽的。

    或者是弹劾北平的。

    学校。

    军队。

    学问。

    伤民。

    经济。

    制度。

    各个方面的弹劾都有,有北平地方上的乡绅的言论,还有了解过北平的乡绅和官员们的言论。

    “中国之大,中国之广,犹如大千世界。”

    “南橘北枳啊。”

    “你的儿子在北平闹出好大的动静,而平静的水面下,又隐藏了多少的风波。”

    “咱看不清啊。”

    朱元璋终于说道。

    这位老人从不识字到广读天下书籍,是天下最坚定的人。

    而如今。

    他迷茫了。

    分不清楚对错。

    老人的眼神坚定了起来。

    他有些话不能说。

    至少现在不能说。

    因为。

    他要保全眼前的好儿子。

    有些话他说明了,那朱棣未来再也没了退路,许多人必定会让他死。

    而如果不需要他说明的时候,那他也不需要说明。

    自古大变没有不流血的。

    天下不流血的大变。

    唯宋。

    朱元璋即羡慕宋的文明,却又反感宋的失败。

    这是为善于从历史总结失败的皇帝。

    正因为了解太多的历史和知识,读了太多的书籍,所以这位皇帝最喜欢向人讲道理。

    对每名身边的文臣武将,他喜欢把道理详细的讲透,甚至在圣旨中也喜欢长篇大论,分析前因后果各种需要注意的方面。

    例如北边草原叩关,朱元璋就会在圣旨上说,这些人为什么要来,他们的手段是哪些,需要如何警惕,对付他们要如何如何。

    而北平是臣。

    天下更是臣。

    无论如何否认。

    朝廷的官员就是天下百姓的代表。

    因为地主阶层控制了百姓。

    他们不代表百姓的利益,但是百姓对事物的认知在他们手中。

    不日。

    代表朝纲的皇太孙一系,猛烈的发起了进攻,坚定的认为北平谋反,必要捉拿燕世子。

    在应天府仿若油锅的环境下。

    那些正在模仿北平工业实干的官员,但应天府两年来最终无大成果。

    不能说没有成果。

    但是在北平的成果对比下,显得微不足道,就像没有成果了。

    朱元璋悄无声息的派去了广东,让这批人避开了中原漩涡。

    颜钝,练子宁,李学颜……

    朱元璋很擅长这种事,提早布局方面的手腕远超过常人。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