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慈禧的决择 (第3/3页)
“可现在除了他,没人能座的了这个位置呀――”
“张之洞、刘坤一可行,严复、唐绍仪哀家看也是得用之人。”
“他们都不行,最少现在不行。别看侄儿新军新政搞的风风火火,如果没有李鸿章这样的经于世故老臣从来调和,只因为朕和朕所选的大臣都太年青了。年青人的冲动绝对会坏了大事。姨娘曾教导过朕,治天下如烹小鲜。朕也明白如此大的国家一切都不可操之过急。年青人有理想有精力也有冲劲。可偏偏少的正是这种沉稳。朕带着自己年青的将军大臣向前奔跑,这后面就少不了要一位老臣来稳住阵脚。张之洞为官清廉,从不索贿受贿,因为家中人口多,日子过得很是艰难。有时年关实在挺不过去了,他就派人典当衣服之类的东西。朕都知道,武昌城内的大当铺有一规矩:凡是总督衙门拿皮箱来当,每口箱子都给200两银子,并不开箱验看,只照箱数付给银两。而开春后张之洞手头松动一点,必会派人用银两赎回箱子。张之洞是一位良臣,他的个人操守远在李鸿章之上。如果是国朝兴盛,他来做这个首辅宰相是最好。可现在的大清内忧外患,首辅宰相需要的是能把握全局、有着长远战略眼光的人。洋务运动之前,张之洞主张守内陆,李鸿章主张海防,而事实证明李鸿章是对的。汉阳炼铁厂、汉阳兵工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的功劳不比李鸿章少,但战略眼光这点他张之洞就不行。刘坤一也是一位良臣,可他清廉不如张之洞,眼光又不如李鸿章。严复或者唐绍仪,现在他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干的是不错,朕相信再培养几年他们两都是能做这位置的。可必竟他们从政时间太短了,而且他们现在所负责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他们还做不了这首辅宰相。除了李鸿章。他有长远的眼光,他熟悉国家熟悉列强,他在世界各国都有着很高的声誉。可他却是一个典型的贪官。李鸿章初入仕时,他家只是中产之家,可看看现在的李府居然有田100多万亩。难怪有人讽刺他“宰相合肥天下瘦”。但他能聚拢如此财富却与姨娘脱不了关系。绝对权利就代表着绝对**,而李鸿章主任北洋之时,军、政、财一把抓,这都是姨娘赋予他用权利。如此大权莫说是他,就是朕来做这个位置朕也会贪。但现在的李鸿章还能向以前那么贪吗?你让他试试。他是宰相没错,他可以一句话调拨千万两银子。但他拿的到一分吗?户部卡死了每一分钱的走向,一两银子都不会再经他的手中转。再说他虽然可以自己调拨银两,可他要说明每一两银子的用途,还要有其它部门的需求证明,不然户部决不会拿一两银子出来。帝王的制横之道,不应该是用人来相互制横。用来制横的应该是制度,一个可以让所有人都遵守的制度。”
“说的好,说的好呀。要是姨娘能早点明白这个道理也不至于被皇上赶下来。”可她还有一个担心:“皇上是圣明的皇上,可姨娘还是要提醒你,这天下必竟是满人的天下。”
“不,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朕已经命世铎在奉天挑选旗人中优秀子弟加以培养,朕还会刻意提拔如蒙、苗、回等各族官员。朕可以等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只要朕活着就出不了问题,如果四十年后满人还走不出一批可以挑大梁的人物。这天下,满人也没资格要。”
“姨娘老了,抗不起这天下了,只要皇上别忘了这天下是咱们**新觉罗家的天下就可以了。皇上想要的人员,姨娘一会整理好名单交给你。不仅是把细作人员名单交给你,还把其它可用的人都有交给你。告诉你,你姨娘的夹带中还是有一些得用的人才的。”慈禧笑了,笑的很开心。光绪看得出来,慈禧是真的没有心结的在笑,她真的放下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