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商税与国债 (第2/3页)
不可违背。最后再恩出于上,给诸位可以进京共商国是的机会。这一手下来,商家大族的代表纷纷感激涕零,跪拜而下,言语哽咽的叩谢皇恩。自古以来,商人就是四民之末,历朝历代无不对商人做出各种限制,而且一但朝廷需要钱粮第一个也是从商人身上下手。今天,明君在上,皇上新制定的税制却是真正尊重商人们的利益,皇上在鼓励商人们经商致富。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第一次开放商禁。
当然光绪也说的很明白,商禁的开放不是无限制的开放。在国内,必需要以民为本。商人可以从买进卖出中获得利润,但不得无限制的扩大利润,必竟只有普通百姓有了足够的消费能力,才能让商人从中获得足够的利润。为此,朝廷会不断完善商税及其它律法,在保证普通百姓利益的同时,才会留出利润空间给商人。
十二税一是新的税率,这是在取消了大量路捐厘金等税种后统一定制的唯一的商税。大清朝有太多的税了,每种税都有专门的税务人员来收取,这样不仅导致政府机构人员的臃肿,也使得民众在缴纳税收时手费过于繁琐。统一税种与税率,不仅能让百姓在缴税方便的同时,也有效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与精减政府人员。
表面上看朝廷开逐步开放商禁,但事实上朝廷对商人的监管力度更大了。很多没有公开的条例里全部写的都是对商人的各种处罚,等年后新的税律法案公布后,相信会有大量商人为之咂舌,因为“株连”被明确的写进了新商税法案中。
株连啊!
一方面是宽松的税率,一面是高悬的恐怖利刃。从古至今。商人给人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糟糕了,不管是吕不韦还是范蠡,都是投机的心理太重。才会被世人所警惕。而管仲的变法虽然使得齐国富强一时,却也是导致齐国两百年再无存进的元凶,这样的情形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又被士人和皇帝所忌。
“新商税中会有很多处罚措施,这些处罚措施需要保证的是不得与民争利。当然了这些都只争对在国内交易而言。至于诸位到了国外,那朝廷就管不了那许多了。但该缴税断不可短少。”光绪言子凿凿。
光绪明白,商人用的好也是国家对外的利器呀。后世的美国通过商人的活动。从世界各国瓜分了多少财富回国来补贴自己的国民,而前世的李明就是受害者。所以光绪鼓励商人们到海外经商,提前将商人们的目光引导到国外。现在国力不足以帮助海外华商,按光绪的脾气若有一天国力强盛,就算商人为了利润在国外发动政变,说不定光绪还能派军队上去帮上一把。所以光绪很隐晦的表示。朝廷制定的商税只争对国内的商人。至于商人到了国外怎么干朝廷就不管了,只要按律法上缴了足够的税负就可以了。
商人们很开心,因为在取消了大量苛捐杂税后的十二税一的税率,比起之前各种苛捐杂税加起来还要少。商人们在兴奋之余却又担心起朝廷用度不足。皇宫两年来从未修整不是秘密,开工建设的铁路公路工程停顿不是秘密,各大船厂的材料被拉到葫芦岛更不是秘密。所以有的一切都表明,朝廷拿不出更多的钱了。所以商人们在为朝廷担心,更有商人请奏皇上开征特别税。以补足朝廷用度。
“不准,今后也不许再提。”光绪坚决的回绝的。都以为清末的中国是一个经济军事都落后的时代。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光绪明白,这时的中国人更多的还是忠心体国。忠义为先的思想依然长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里。光绪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诸位的忠心体国朕是明白的,但特别税决不能以任何理由开征。不然有朕这个先例在,那后世帝王就有理由无休止的开征所谓的特别税,朕不能开这个先例。当然朝廷用度不足也是事实,朕就想呀,既然不能加税,那就换个法子。朕打算向诸位借点钱,以朝廷的名义来借。年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