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七十六章 公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七十六章 公审 (第2/3页)

,只需要一道旨意,就能调集天下之力来完成。就这样,前前后后四年里,无数人钻山实测,无数工人日夜开工,就连詹天佑都病倒数回。但又有多少知道,这了能在最段的时间里修通这条铁路,为了加强北方中央对南方的控制,光绪停下了修通哈尔滨的铁路、停下从胶州到西安的铁路,甚至一度中断京沪铁路的修建。不仅将其它各地的修路队调到这条线上,还几乎发空了大清牢狱。各地犯人,只要不是死囚就一律征发修路。这才建成了让西方列强叹为观止的“奇迹”。然而即使是这样,京广铁路的通车仍然还只是口头意义上的。就因为这条铁路还是被长江一分为二。

    长江,这条水量充沛的大江,让在它的上面架铁路桥的难度太大了。德国人在黄河上架桥成功,但面对滔滔长江水还是叹气了。所以光绪还是得坐船才能过江。

    决不能被一道江水将中国分隔开来,光绪恨恨的拍了一下护栏,转身而行:“杨度,传朕的旨意给李鸿章。让他以朝廷的名义与英国人谈判,如果英国人在三个月之内还拿不出可以让火车直接通过长江的办法,朕会明旨天下,向全世界征集可以完成的建筑商。到时别说大清没有给英国人机会。”

    “喳。一过江微臣立刻给总理大人发报。”

    杨度在跪下接旨的同时,侍卫们也在营长杨冬子的示意下脱去外套露出穿在里面的黄马褂并开始警戒并清空甲板。两人同时在心中长叹,咱这个皇上呀。总是不按常理出牌,这可是普通民用渡轮呀。下旨也回到舱里再下好不好,这么一来皇上的身份就曝光了。

    原本还紧在一起的民众突然发现这个富家公子一下子变成了皇上。那可是立马跪下三呼万岁。就连船厂都吓着跪在一旁,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上前请安好还是赶紧回去指挥船好。

    “是朕孟浪了。下次朕会注意。”说完光绪走进了船舱。

    三五个冒充微服私访的皇上还是有可能的,但这群黄马褂侍卫摆出这么大的阵仗,再加上真皇上到了江北,这时总没人敢冒充了吧。一些人兴奋的小声交谈说能于皇上同坐一条船,那是上辈子积了大德了,更别说一睹天颜了。可也有一些人却喊起了冤。

    渡轮才半渡江水。船上就响起一个女子的哀嚎:“冤枉呀――皇上,民女冤枉呀――请皇上为民女伸冤呀――”

    那喊声之大,那声音之委屈让人闻之心碎呀。光绪挥了挥手。一旁伺候的李莲英立马吩咐带那喊冤的女子前来。前甲板不一会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因为皇上下旨说要让百姓们一起评论这个冤屈。侍卫们拦出一条通道让皇上出来,甲板上放了一张座椅,而座椅前跪着一个衣裳破烂的女子。

    “抬起头来。说说你的冤屈。”光绪坐定后说话了。

    年轻、长像上等。算是美女,就是显的憔悴。这是光绪对这女子的第一印象,但说的冤屈可就不一般了。女子叫张王氏,家里是江边的渔民。他的丈夫叫张成是军伍中人,还是最早一批参加新军的军人,后来随着皇上在田庄台打日本人并战死于田庄台。哀号传来,家中孤儿寡母一下子就如同塌了天一般,还好有朝廷发给的二十两银子的抚恤。才没有让孤儿寡母流落街头。

    听到这里光绪眉头一皱,因为战死在田庄台的普通士兵的抚恤都不是这个价钱。可越听越不对劲。原本有着朝廷抚恤再做些浆洗的活,家里的日子还能过的下去。但后来听村子里的识字先生念报纸才知道发给自己的抚恤少了一大半,就算是没有功劳在身的他的丈夫,也至少能得到五十两的抚恤。所以她就听从先生的建议到县衙申述,没想到不仅申述不成还反被衙役殴打。她不甘其辱于是到上告到省城,没想巡抚大人更是人中色鬼,不仅申述不成,反到是巡抚大人贪图她的姿色将其污辱。张王氏不甘其辱投江自尽,却被渔民救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