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九章 光绪的忧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六十九章 光绪的忧虑 (第2/3页)

皇上为巩固政权打压其它人也就是了。可这天下必竟是满人天下。如将满族人尽数迁回奉天,但凡汉人有事恐无人支持皇上……云云。

    满洲贵族是必需要迁回去的,只因为这些贵族全部都是慈禧太后的利益获得者。乙未宫变之时,光绪就是借着这件事看清了朝臣和这些贵族的嘴脸。这些人本事没有,但大爷却充的一等一的高。所以只要他们还在京城,就会不满皇上夺取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想办法支持慈禧重新掌权。这是光绪不能容忍的。再说不把这些旧贵族迁走,怎么给自己的新贵族让位。但慈惠的话也提醒了光绪,原来无论他如何设想都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他一直以自己是汉人的身份在考虑这个问题。完全忽略了自己身份上的种族――满族。因为满族人心竟在海外华人的眼里看起来依然是外族人,所以清朝抛弃海外华人数百年也没有关系。但做为汉人政权的新国却抛弃同宗同源的南洋华人后,被人所唾弃也就在情理之了。

    这样一来就好理解了,可是这也麻烦了。满清二百余年的奴化教育彻底将满汉种族隔离开了,满汉不通婚的政策也将人明确的划分了等级。自满清入主原建国以来,民间从来都没有停止反抗。人士子们总喜欢以反清复明来标榜自己的正义。他们没有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所能鼓动的不过只是一些知识份子,而整个反抗活动没有广大的农民参于进来。做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没有农民参与的造反那只配叫叛乱,没听说过有平不下去的叛乱。可是一旦农民造反,那就表示着这个王朝的终结。

    农民是最注重亲身体会,也是最注重实例的人,只要朝廷能让他们吃的上饱饭,不来祸害他们,他们其实并不在乎是谁在主政朝堂。也正是因为普通百姓的切身感受,同样用是武力征服原,而元朝的蒙古人只占领原不到百年的时间就被驱逐回漠北,而满族却能统治二百多年的根本所在。

    国封建社会二千多年,出了不少皇帝。有伟大的,有平庸的,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有诚实的,有奸诈的。有激进的,有顽固不化的,甚至还有白痴的皇帝。每个朝代的帝王总会有疏于朝政而让大臣掌权的皇帝。还有些也干过缺心眼的事。但整个清朝的掌权者却相当勤勉,包括慈禧在内,清朝皇帝都很勤政。没有好玩怠工的,因此就敬业一项来说,清朝皇帝是首屈一指的。

    可是敬业并不代表你就是一个好皇帝。占少数的种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其民族等级制度贯穿其。而且还特别会做秀,最好的例子就是康熙本人。他一面遍请洋人为师在宫向他传授西方学问。却对西洋枪械这个杀人的凶器,认为只是奇技**巧。思想化死水一潭,国家杜绝了结社、党争、民议。彻底堵死了思想前进渠道。以衣着鲜美而著称的国人开始衣衫褴褛,以前被人羡慕的大国之民被冠上“东亚病夫”的称号。满清君王仅仅用了二百年而已,就终结了五千年华族的荣耀。

    国人都好面子,但在清朝皇帝身上似乎很少。轻易割地求和。自努尔哈赤以下。光绪自己以前的十位清朝帝王。对外极其软弱,但对内统治却又是极其成功的。把一个繁荣的国治理成一群“东亚病夫”,这就是成功的标志。整个大清王朝没有名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