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章 风起南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五十章 风起南洋 (第3/3页)

宝沉在海底。这是一个好想法,有事实依据。于是英国海军开始派遣大量潜水员来到南洋。

    “总督先生,不知您听说了没有。财宝可能沉在海底,现在英国派了无数潜水员在这片海域搜索。”维夫走进办公室内,低声说道。

    “是吗?那就让他们搜吧,该死的英国佬什么也搜不出来的。”卡尔将一份报告递给自己的副手维夫,然后笑着看着窗外海面上忙碌的货船。做为荷兰在东印度尼西亚的总督,卡尔是骄傲的。曾经的海上马车夫、曾经海上的第一强国虽然已经没落了,但他们的先辈却给他们留下的丰厚的财富。眼前,愈加繁忙的港口正在见正这一切。

    雅加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几百年以前,就已经是输出胡椒和香料的著名海港,称为巽达加拉巴,意思是“椰林密布之地”,或“椰子林的世界”。1527年,穆斯林首领领导印尼人民打败了葡萄牙殖民者的舰队,收复了龚达加拉巴,把这里改名为查雅加尔达,意思是“胜利之城”,“光荣的堡垒”,雅加达的名称就由此演变而来。华人称它为“椰加达”或“椰城”。1596年后,荷兰殖民主义者统治了印度尼西亚,换上了荷兰的别名“巴达维亚”。1800年,印尼成了荷兰的一部分,称为“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成了荷兰殖民者剥削、奴役印尼的大本营。而此刻,就在巴达维亚市心的印尼总督府内,传出了一声维夫惊呼:“原来在坤甸。”

    坤甸是个好地方,这里三分之一的人是华人。即使不会说印尼话的国人,特别是会说潮州话和客家话的人,来到这里就像回到老家一样。这里的华人一半是说潮州话,一半是说客家话的。至于饮食,主要吃的是面、粿条、米粉等,只是这边的人普遍吃的偏辣和偏咸。卡江就位于坤甸市的心,将其一分为二,一边是市区,一边是郊区。随着清国开发进度加强,坤甸与国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仅朝廷开始在坤甸华人当招收军人,也有很多华人子弟回国就学,特别是当清国战胜俄国之后,这鼓风潮也越演越大,如今太平洋货运公司已经开通了从广州、上海、天津到坤甸的每日定时航线用于人货往来。工商业的贸易也随着人流量的加大而加大,这就导致了坤甸原有的港口不复使用。于是,坤甸华人合资在江北岸再建了一座可以停靠万吨货轮的码头。

    从秘报上的内容上分析,失踪的英国财宝确实在坤甸的可能性最大。事发的第二天深夜,一艘万吨级的太平洋货运公司的货船在坤甸北岸的新码头靠岸。华人在这里聚集了近三千名工人还全是华人,借着油灯微弱的光线,在太阳升起来之前,将一艘万吨级货船上的物资搬运一空。等到第三天清晨,这艘万吨级货船就开始正常装货。从货船上卸下的是什么没人知道,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个或长或方的箱子。而且这些箱子被卸下来后,立刻被分散到山口洋、三发等华人聚集的地区,甚至还有部分去了沙捞越。

    “如果这些箱子里面装的不是财宝,那还能是什么呢?”维夫想不到还有什么东西需要如此神密的进行:“可是已经被分散了如何能全部找回来呢?”

    “全部都找回来了,那我们又该怎么向英国人交待?更没办法向自己交待呀。所以为什么要全部找回来呢?”说话间卡尔眉头一挑,向维夫示意了一个你也明白的意思。

    维夫怎么能不明白,都找回来了即使不需要向英国交待,也得向荷兰的女王交待。只有不能全部找回来,这样才能名利双收。所以维夫有些为难的说道:“是呀,财宝分的太散了,要想全部找回来,是不可能的。我们尽力吧。”说完,两人皆是大笑。

    “去把搜寻的舰队全部招回来,让他们进驻坤甸。华人又富有起来了,让那些土著也活动活动吧。”

    一阵清凉的海面迎面吹来,让内心燥热的卡尔平静下来。卡尔笑了,这是多么富饶的土地呀,他为荷兰带来了无数财富。如今又有一笔惊天的财富即将落在自己手,他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宝回国,他的爵位一定能再升一升。(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