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2/3页)
只要外国人开起了厂子后再去衙门里报告一声,衙门就会认。现在,你要是没有拿到清国地方政府的批还这么干的话,说给你拆了就拆了,多费话几句直接抓到牢子里去。想在别国开展商业活动,如果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支持那将举步为艰。如果这时清国政府再刻意的宣传一番,即使你能拿到当地政府的批,也可能面临招不到工人的窘境。
大英帝国是日不落帝国,也正因为大所以才会力不从心。也因为这——大英帝国需要在当地扶持一个亲英的政府。同时扶持起一个对该政权有一定挑战力的政权,以平衡两边的势力,来达到继续统治或是维持在该地区的主导权。这个战略构想是没错,可远东的实际情况却不是他们想的那样。日本那弹丸之地拿什么来挑战开始崛起的庞大的国,要知道国的历史比世界上所有明国家历史加起来还长。要想支持日本挑战清国,那只能是……欧格纳被那唯一的可能吓了自己一跳。
不能让大英帝国陷入到日本人的陷阱当。欧格纳提笔开始给国内写信,他要设法劝说国会成员改变主意,转而支持清国。然后,他还要进皇宫面见光绪皇帝,向他解释国会上发生的一切只是少数人的意愿。他真切的希望,这一切不会影响清国对大英帝国的态度。
美国人没有这种顾虑,借着甲午借款和为日本造军舰之机,用五千美元贷款彻底奠定了美国对日本的经济主导地位,财大气粗的美国在欧洲市场面被英国人打的节节败退,终于在亚洲找回了一读自信。日本是很穷,但一千万人口的市场总能消化掉很大一部分产能,这对产品已经堆满了仓库的美国而言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至于在清国的投资,美国人已经近乎于绝望了。美国人用无数的财力和技术在清国的东北堆集起的大量工业设施。却在突如其来的战火被炸的一干二净。新兴的汽车工业、设备制造工业、矿产业等等等等都被俄国佬炸的干干净净。除了二条铁路外,基本当年的投资什么都没剩下。
清日战争还算好,一则受损的少。二来清国在获得日本赔款后也给予了这些受损企业相应的赔偿。但这些不一样,清国没能得到俄国的赔款,所以就拒绝了美国企业的赔偿要求。按照国人的话来说,是这群该死的俄国佬让他们的投资打了水漂。如今,面对清国邀请他们再次进入东北投资的意愿,美国人说no了。清国人当美国人是傻蛋吗?如今是个人都知道,俄国那个疯狂的皇帝还在叫嚣着要再派五十万大军报复清国。你们清国人还让我们美国人去投资,那跟送钱给清国有什么区别。
既然你们不愿在东北投资,那江南可好?上海、杭州、广州、江宁等地大清可以考虑扩大开放条件。
什么?你让我们到英国人的地盘上去。噢上帝。见鬼去吧。我们在欧洲市场被英国佬打的还不够惨吗?
那山东、江苏可以吧,内地交通不便那沿海总可以吧,更何况朝廷已经决定要在连云港开设大清部的东方码头,这可以了吧。不行。那里也不行。美国人再次拒绝了。明年日本舰队就要回来了,那可是比清国舰队更加强大的舰队,投资放在海岸线上不放心。
那这样只有内地西安、四川等地了,朝廷咬牙也答应了,谁叫你们美国人有钱而朝廷没钱呢。什么,那里交通落后也不行,你们想投资到直隶来。不行,现在轮到清国说不行了。直隶地区那可是准备用来分封各位有功之臣之地。你们另选地方。
美国公使田贝接连几日不停拜访清国各大臣,许下了各种意愿。就是为了能争取到直隶地区的投资权。美国人到东方投资算是给打怕了。但凡清国有了战争最倒霉的总是美国人。直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