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五章 增援奉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五章 增援奉天 (第2/3页)

滴答答的电报声响彻了整个参谋本部,进攻的命令随着电流电波抵达了各师驻地。早已整装待发的部队憋着火,当收到攻击命令时彻底爆发了。尤其是驻守辽阳的第四师第十团,他们抛弃了全部的被服,只带着武器弹药在短短五分钟内就开出了驻地。如今奉天城下全是俄国兵,他们就只为再早一读抵达奉天。

    他们刚刚出发才过了二个小时,寿山就收到了另一封加密电报。对马大捷,全歼俄远东舰队。看到电报的寿山当时就高兴的大叫起来。无线电还是绝密,除了通信兵以外知道无线电秘密的只有少将以上级别的军官,连普通团长都不知道,就连德国教官所在的两江部队任何时候都不能动用。对马海战的结果还不能宣布,不然人家会问,为什么海战才结束,远隔千里外的你们是如何知道的。要知道,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大英帝国,在舰队抵达港口之前谁都不知道结果。

    “每人只带一天的口粮和二个基数的弹药,除迫击炮和手榴弹以外,抛弃一切一个人无法携带的重装备,明天清晨必须赶到奉天城下。”海军大捷给了寿山无比的信心,只要第八师能坚守奉天城等到自己的到来,俄国的失败的命运也就可以预计了。为此。寿山连多余的粮食都不要了。

    这种由皇上命名为迫击炮的火炮,是一种从炮口装弹,以曲射为主的火炮。其实炮体早在甲午年前就已经研制出来。但是因为炮弹落读扇射太大而未采用。经过无数次修改弹体和弹体尾部飞行稳定翼,到甲午年间第一款迫击炮定型。只是当时皇上在辽河作战,这种新炮跟本来不及生产。战后,皇上检验这种新炮后很不满意,重达一百多公斤的迫击炮还是整体式的。

    “太重,减轻重量。将整门炮分解开,每个部分都要让普通士兵能拿得动跑得起。要象机枪一样。让迫击炮成为步兵火力支援的制式武器。”皇上的一句话,让已经定型的火炮重新开始设计。国人是聪明的,三个月后第一款迫击炮定型。47毫米口径、350毫米管长,最大射程2100米,分解为炮管、支架、底座三个部分,总重量52公斤的轻型迫击炮开始批量生产。于去年9月试装备第一师。经过数个月的摸索。到年底,第一、二、三师全面开始装备迫击炮,没办法受产量限制。年初的军演其实就是为了试验这种迫击炮。现在到了用实战检查的时候了。

    还有手榴弹,这种能从手上扔出去的炮弹也是皇上亲自命名的。体积小、质量小,携带、使用方便,扭开木柄后面的安全盖,拉出导火索扔出去就能爆炸,爆炸会杀死周边十数米的士兵。手榴弹一经装备部队就获得所有士兵的好评。听说早就有这种武器了。只是导火索延时不稳定,皇上怕还没扔出去就在自己手里给炸了。所以拖到导火索定型后才大批量生产和装备部队。这种武器的出现让步兵们笑称。有了手榴弹步枪可以扔了,把手榴弹密集的扔出去鬼都给炸没了,还要枪干什么。

    所以寿山把一切能扔的都扔了,唯有迫击炮和手榴弹这两样带全了。增援奉天就指望这两件新武器了。

    晚了还是晚了,尽管部队收到进攻命令就第一时间出发,尽管减轻到最低的负重,还是晚了。俄国远东军最高指挥官、俄国远东总督也明白奉天在整次战役的重要性。俄**队在经过一天的亡命攻击后,奉命防守奉天城东门的依克唐阿害怕了,他抛弃了部队自己带着亲兵从奉天南门跑了。主将逃命了,浴血奋战的士兵如同被抽掉了最后的底气也跟着跑了。就在依克唐阿冲出南门的那一刻,奉天城东门失守了,喊着“乌拉”口号的俄**队如潮水般的涌进了奉天城。

    “依克唐阿误我呀!”得知东门失守,伤势才恢复的宋庆当场一口血就喷了出来。一句话都没交待的宋庆急冲冲的带着直属营最后二百名将士赶往东门,企图夺回东门。失去指挥的奉天守军,只能将还医院治伤的左宝贵抬进了指挥部。

    奉天城炮火连天,激烈的枪声和厮杀的呐喊声远远的传了出去。对寿山而言,这声音就是增援的命令。一天一夜不停奔跑的寿山,终于在第二天午时分抵达奉天城外十里的地方。气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