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烦心事 (第2/3页)
光绪下旨同时叱责二人:让你们去是收编南洋水师,不是去瓜分南洋水师,立将南洋水师各舰形成战斗力。
其实对于未来大清海军舰队的规划,光绪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大清海军的每一艘军舰的名字和性能都挂在御书房内,可任光绪怎么看都看不出所以然来。为了应付甲午战争,光绪根本就没考虑过战后的事情。朝局不能出现大的变动,但军事上基本要推倒从来。这让才坐了三年皇帝的光绪实在为难。
京城的总参谋部也因此焦躁不安。第一次在皇上带领下来到总参谋部,全新的指挥架构和一目了然的参谋体系让程诚大开眼界。他曾经详细的询问过总参谋部的细节,而总参谋部的其它军官们也没有对他这个新来的人有丝毫排斥。但是现在程诚却皱着眉头,坐在海军参谋的位置看着军舰名册发呆。对于未来大清海军的规划他到是出于公心已经写了两份折子上去,但是皇上却没有给出任何反应。那这第三份如何去写,而参谋长王士珍却因为不懂海军无法给出任何有效的建议。
其实王士珍也很头痛。当前大清陆军须要重建,士兵可以招募,士官只能从辽河各部选拔。在迈克尔和霍斯特看来,只要给一定的时间,新军重建不是问题。可他们必竟是外国人,不了解清国的情况,但做为参谋长的王士珍却必须要考虑。
辽河一战,新军第一师并无重大伤亡。不仅建制完成,战斗力也基本保持。第二师伤亡可就重了,一个乙种师打成一个团而且还不满员。新军将士必竟都是战前全新招募而来,没有旧式军队的陋习。而且经过二年多的思想教育,其忠君思想已经深深的扎下。但北洋淮军就不好说了。首先淮军的陋习,如果仅仅是重新整编淮军,那这些陋习还将在军继续传开,军队的战斗力将大打折扣。如果编到新军当,相对新军而言人数大大超出的淮军会不会将原来的陋习带来新军?再次,王士珍曾拒绝朝廷调新军南下支援山东战事。此事已经得罪了太后。那么他的将来的命运就和皇上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必须要保证新整编后的军队对皇上决对的效忠。否则将来新军被太后所掌握,那他基本就再无指望了。所以,新军各级军官的任命就是重之重。还有就是,在辽河之战立下战功的淮军将领如聂士成、左宝贵、刘盛休、依克唐阿等人,他们各自的部队应当如何处理?在当下这个视军队为私人卫队的时期,把他们各自的部队全部整编到新军,会不会激起他们的反对?如今皇上为了稳定国家内政都要向太后妥协,一定重新整编激起这些淮军将领们的反抗,那皇上一定会把自己摆出来让那些人撒气。虽然皇上应该对自已不会怎么样。但那也麻烦的很。如果还让他们带着自己的兵,那忠度的问题怎么解决?还有海军、后勤、特种部队……想想都烦的很。
然而他不仅想不出办法,而且多次与新上任的兵部尚书欧阳振华也多次私下商议,均无结果。王士珍也多次面圣询问皇上的意思,也很隐晦的提到关于新军思想工作的问题。但似乎皇上也没有想好。
相对程诚或者王士珍。其实光绪的烦心还更多。最让光绪担心的就是,战争过后的慈禧放下手的权利。反到安心的呆在园子里。和慈惠太后二人到是安静的很。不仅挡驾所有求见官员包括世铎在内,如果不是光绪自己带着折子去请教慈禧,慈禧跟本不问政事。慈禧态度的大幅转变引起了光绪的介心,这实在太反常了。一个视权利如生命的女人,让她放下手的权利如同杀了她一般。一般人总是要想办法反抗一下,可慈禧偏偏像没事人一样。照常看戏逛园子。这……这没法理解呀。光绪一面让寇连材盯紧慈宁宫,一面开始整顿御林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