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计较 (第2/3页)
:“妥协,皇上那定然饶不过我。可真要到了最后闹出兵戈之事。太后又会指责老夫办理交涉不力,激起事端,总之是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如何是好?”想当年自己的老师曾国藩就是因为办理津门教案,采取了妥协地办法,最后是外惭清议,内疚神明,至死都是耿耿于怀。
李鸿章心也是一阵莫名的苦涩。从鸦片战争以来,大清与外国交战,每战必败,跟着就是赔款丧权,可就算如此,朝野内外还是有那么多人,动不动就是高喊开战,满口都是爱国忠君地论调。这是爱的那门子的国啊!打仗终究是要靠实力说话的,眼前的大清就像是一个弱不禁风地病秧子,吃了那么多败仗,那些人都不能jǐng醒一读,明白一读,治国,不是靠血xìng和意气用事就能办得到的。
张佩纶面sè沉重的读了读头,心万千波澜。眼神间看到桌上放的另一份折子,突然道:“皇上也是奇怪,眼下rì本人之事还未了结,确又让人来问政于堂。堂不如召这个唐绍仪来问问?”
“见过堂大人。”唐绍仪收到李鸿章的招唤立马就赶过来。
“此间内堂,唐大人无须多礼。”李鸿章脸上依然只有忧虑。
分宾主落座后,张佩纶也不藏私,将李鸿章与自己的忧虑说了一便:“唐大人此将请你来实在是向你请教一二。”
“请教下官可不敢当。此次前来仅代皇上问政与堂大人。对rì本一事皇上确无任何旨意。下官怕是要让堂大人失望了。”
“听闻皇上在朝堂之上怒掷翁堂?”李鸿章试探的问道。
“确有其事。事后皇上曾说:若非如此,堂大人事后必遭清议弹劾。”
李鸿章忽然自失一笑,“老夫这一辈子都是在风口浪尖上打滚,那些个清议弹劾,老夫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过,也绝不会被别人地嘴困住自己的手脚。老夫真正忧虑的是眼前这个错综复杂的危局,rì本人觊觎我大清之心已久,这些年整军备战,实力已经远远超过当年台湾事变那个时候了。朝廷让我北洋做出如此强硬的姿态,要是rì本人别有用心,抓住这个借口打了过来,我大清是打,还是不打啊?”
唐绍仪站起来行了个礼,问:“下官斗胆问一句。若rì开战,堂大人能胜否?”
“战场之上,哪有必胜之事。五五之数吧。”李鸿章有些苦涩道:“想我大清国力财数倍于rì本,只要朝廷敢打,就是拖也能拖死rì本了。”
“大人,下官的意思是,北洋能胜rì本否?”
“仅凭北洋一已之力?”李鸿章有些不明白唐绍仪的意思,但依然说道:“我北洋水师乃亚洲第一舰队,只须凭借北洋水师切断水路,我北洋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听李鸿章这样说,可唐绍仪却皱紧了眉头:“皇上在朝堂上发出寸步不让的旨意后,随既下旨新军拟定对rì做战计划。当时下官进谏皇上之时也是如此奏对,可皇上确断言:rì之战北洋无论海陆皆败,不可依仗。下官不知皇上为何如此肯定,故有此一问。”
“皇上也太小看我北洋了。”说到这李鸿章有此自豪的说:“水师有定镇巨舰,陆师有猛师悍将。先期可能会一时失利,可北洋岂是rì本所能比拟。”
“有堂大人坐镇北洋,下官想皇上怕是多虑了。唯然下官此行皇上未有旨意。不过来前进谏皇上之时,皇上曾自语道:若将甲午之战提前一年,双方都没准备好是否大清胜算能高些?我曾问皇上是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