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四章 皇宫内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四章 皇宫内外 (第2/3页)

 慈禧淡淡一笑,心想你皇帝还就只看了这京郊三座大营吧。正想将小站提出来,可光绪依然若无旁人般没有停下。

    “儿臣也想过干脆将新军放到关外,关外人口稀少更有利于练兵。可儿臣转念一想,新军远居关外,且不论是否会搅扰地方。一但无人监管,新军上下懈怠,怕又重蹈如绿营一般,那我大清朝廷言之要建强兵之言岂不如同笑话一般让天下臣民所耻笑,朝廷威严何存。所以儿臣想,如果亲爸爸以为丰台大营不妥,儿臣干脆将军校扩大。将新军置于眼下,让朝大臣勤加监管。以示我朝廷之决心。亲爸爸以为如何?”

    慈禧眉头一挑,你都想好了还问哀家做甚。慈禧本想拿过奏折再仔细看看,没想光绪早已收起来了。想来奏折上写的和光绪说的也差不多,不看也罢。这小站之事怕是不好说了。皇帝不是说了放远了怕重蹈如绿营一般吗。丰台离京城虽是一尺之遥,可军校就在眼皮子底下,丰台就丰台吧。

    “皇上以为这朝大员何人来监管为妥?”

    “自然是礼亲王世铎,他是领班军机大臣,自然当仁不让。”

    光绪见慈禧读了读头表示同意,接着说:“新军所用枪械弹药大部已运抵了,最后一批也已从上海起运。另外德国同意出售一条弹药生产线于我大清,以足我新军平时训练之所须……”

    慈禧摆了摆手:“哀家知道了。你是皇帝,这新军之事皇上自行决断便好,不必再问哀家了。”

    “亲爸爸请看。”光绪拿来起一份折子:“这是礼亲王上的折子,如今山西赈灾之事已基本完成,大部分灾民已安置妥当。世铎一行人员也将于近期回京。除各地调拨的粮食外,此次赈灾朝廷只花了这个数。”光绪伸出五个手指。

    “花了五百万两?”

    “不,只花了五十万两。全睐修铁路之功,礼亲王世铎亦是居功至伟。亲爸爸请看。”光绪将折子打开递于慈禧面前。

    此时山西洪灾已过,太原府悦来客栈内。

    礼亲王世铎端起酒杯:“唐大人,岑大人。此次本王受皇命赈灾,如今已尽全功,全睐二位大人的大力协助。来来来,本王敬二位大人一杯。”

    “王爷客气了。”唐绍仪连忙站起来端起酒杯:“此次赈灾,诸多事务,全凭王爷居调度。我等不过只是给王爷跑跑脚而已,岂敢受功。到是王爷多rìcāo劳有些清减了。当是我等小辈敬王爷一杯。”

    唐绍仪说完,岑chūn煊与其一同将杯之酒满而尽。

    “坐下坐下。”礼亲王世铎摆摆手:“本王不过是尽忠君之心,为大清尽些力气罢了。此次赈灾共花银钱不过二百余万两,是大清开国以来最低。而朝廷不过出银五十万两,这多出的部分皆是岑大人之功劳。”

    “卑职不敢受功。临行前皇上一再嘱托,此次洪灾之大前所未有。而朝廷拮据用于赈灾的钱粮本已是不足,这可是老百姓救命的钱粮。再有官员从上下其手,百姓因灾得不到救济,一但生乱怕又是一场杨洪之乱。洋人对我大清垂涎已久,外患未除再生内忧。届时我大清百年基业,恐危矣。”

    “皇上此话到是不假。若是这些因灾而乱的愚民一但受有心之人蛊惑后果不堪设想。而这些个地方官员也实在不像话,由其是这个山西巡府。灾民遍地不思赈灾之法,反而不管不顾大肆捞取好处,置江山社稷而不顾。若非岑大人及发现恐成大患。本王回京之后定为岑大人上道请功的折子。”

    “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