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想摸鱼,先搅水 (第2/3页)
让慈禧感到有些新鲜,就这样每天都看上了。
当然慈禧这些事光绪当然知道的,可光绪不知道的是,如今国能买到《务时报》的地方已经是另一种模样。无论是城市的工厂,特别是农村,每天当地的教书先生都在空旷的场地为大家念报纸。里面提到的农业生产知识让一辈子都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经常是一村人都自带小板凳坐在场上听,不仅是种地的农民,还有当地的地主。谁不想从地里多种读粮食。而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报纸更是当地一些思想开放的地主想尽办法搞来的。而报纸的爱情故事,让生活在城市的无论贫富的男男女女们也爱上了这份报纸。光绪这只蝴蝶终于第一次成功的煽动了改变历史的翅膀。
慈禧这会儿不着急,光绪这趟去上海少说也要五天才能回来,慈禧只须要安心等光绪在上海的消息传回来再做决断。能安心统治国这么年,她自然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慈禧是不着急,可有的人就着急了。
美国公使田贝一听说光绪去了上海,连忙向国内发报。并请求前往上海面见光绪。这时的美国国内经济已经饱和,大量的工厂由于产品无处销售而接近半停产状态。仓库里堆满了产品。美国急需要为自己产品找到销路。而这时的清国突然要修铁路,让美国从zhèng fǔ到商人都非常兴奋。要贷款没问题,要技术没问题。根据国际惯例,修建铁路将享有沿线十英里内的矿产开发权。你清国说参于修建国不享有dú lì开发权,但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与清国一同开发。好吧,为了国内仓库库存品,看看你清国四亿人口巨大的市场,我忍忍也同意了。要知道英国可是为此发出了要退出清国“大十字铁路计划”的信号。谁让英国已经占有清国江南的市场而此时的美国还在满世界为自己的产品找市场呢。可清国提出的“大十字铁路计划所使用的材料必须全部来源于清国国内的工厂”的要求让美国zhèng fǔ有些抓狂,不就是为了把自己的产品销出去吗?你清国来这么一手让我还往哪销呀,为此田贝已经多次找到唐绍仪商议能否放宽条件。问题出来了,不论美国提出多么诱人的条件,唐绍仪一口咬死这条是皇上定下的规矩,他没有办法修改。你要是不同意那就算了,反正俄国人想修东北铁路。实在不行,就是交给德国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唐绍仪也是烦的很。皇上临行前曾为此事单独召见他和詹天佑,提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要求。一,大十字铁路计划所使用的材料必须全部来源于清国国内的工厂,此条件决不能变,朕要为大清培养自己的基础工业人才。如果不能,朕宁可不修铁路。二,铁路沿线十英里内的矿产,必须与清国合作开发。合作方式可以谈。三,为修铁路而建立的工厂地址必须经过朝廷同意。第三条只针对东北和山东一带。对于皇上的要求,唐绍仪是这样理解的。第一条那是有绝对必要的,皇上想要兴,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工业基础和工业人才。按皇上的话说,这样叫不花自己的钱,让别人为你培养人才。第二条也没问题,反正可以谈。而第三条就无法理解。而对于铁路的铺设时间皇上也给出了具体的要求:东北和山东一带必须要光十年才能开始,其它部分拖也要拖到光绪二十年后再进行。皇上想干什么?这会和甲午一事有关吗?唐绍仪不知道。
美国zhèng fǔ就急于与清国签订铁路修建的协议,嗯,要尽快签订,还要说服光绪放宽材料使用限制,当然最好是取消了。一切为了生意。所以田贝在得到国内许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