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朝堂之上 (第2/3页)
外收复xīn jiāng失地、打退法兰西;对内平洪扬之乱,陕甘回变。大清已渡过了寒冬,就如这天气一般正值初chūn。但冬天的寒气还未完全退去,国家艰难。还望各位臣工能与朕携手共进呀。”人心可鼓不可泻,但光绪明白现在的大清无论财力军力尚可支撑。甲午战败才是将大清推入深渊。
“臣等誓死效忠皇上。”跪到一大片。别说这种感觉真的很好。平心而论,国的大部分官员在能力上还是不错的,比如户部与工部在争论河道修善费用是,询问的那叫一个仔细,回答的那是一个严谨,你来我往都是有理有据算计到了一分一厘的地步。清流们也是引经据典。可惜的是,绝大部分官员把心思都放在官场钻营和捞钱上。不说是十分吧,但凡是用七分力到做实事上,成就也不可限量。要不怎么后世流传一句话:给国人一个希望,他就能给你创造一个奇迹。这就是国人,做为皇帝,任道而重远呀。
“都别跪了,起来回话。那个那个谁,刚才是何人说要修河道的,前面来回话。”
“老臣工部尚书祁世长。”
“都说让你们别跪了,是不是朕说好不好使呀。”光绪黑着脸:“朕不懂河工,也不想看奏折,但要是你能答上朕的几个问题,朕上翁师傅立刻拨钱。如何?”
“恭请皇上问询。”
“要修哪条河道。现在情形如何。是要加固还是重修。加固如何加固。重修又是如何。须要征招多少民夫。何时动工何时结束。将耗费多少土石。土石从何得来。何人负责施工,何人验收。会不会影响chūn耕。”光绪顿了顿:“朕只想到这些,想到再问。”
“……”
光绪等了好一会儿:“答不上来?是没想到朕会这样问还跟本就没想过这些问题呢?”光绪历声问到:“做为工部大臣连治下事务皆不明,你是如何办差的。回去给朕写个详细的条程上来,要是写不清楚,就把你的乐子给朕送来。”
“礼部要修颐和园,木料、漆料、石料何时采购多少。何时在何处施工,何时结束?”光绪也不等回答:“国家财政诸位臣工是明白的。没有钱呀。所以诸位将所需款项详细列出,户部将依时拨付,压力也会小读。刑部亦然,将案件写的更清楚明了些,总不能让朕去猜着断案,要是错判那可是要被人说成是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