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三十六章 北进计划 (第2/3页)
:“朕很想知道,你对你父亲的造反理由是如何看待。”
琪木格才看完脸突然变的通红起来,低着头自言自语道:“哪有这样逼人家的,这是当人家爹爹的么?”
什么意思?光绪不明所以,李鸿章同样不明所以。但一旁的杨枣儿却突然说说了:“皇上,能让臣身单独跟他说几句话吗?”
“不许,万一他暴起伤人如何是好?”光绪想都不想就拒绝了。但经不过枣儿再三的要求,于是在李鸿章也认为可以一试的情况下,在威胁过琪木格后,帝相二人走了出来。
将琪木格带去后殿后,帝相二人重新坐下来继续聊着国家建设没有聊完的话题。但很明显的是,皇上的心思已经不话题上而是放在了后殿。帝相二人才说上几句话。后殿皇后就传令皇妃美子与小喜鹊一同进去,然后小喜鹊却又转头出了门。回了主楼拿了一堆衣服进去。
皇后等人已经在后殿呆了一个多钟头了,小喜鹊前前后后跑主楼也好几次了。要不是枣儿用莫名其妙的笑容信誓旦旦的保证来保证去的,光绪连镣铐的钥匙也不会让人交出去。中途本想进去看一眼,还被枣儿给拦了下来。
光绪抬起手腕看了眼手表,都九点多了,光绪打算让人去催催。这时门外来报,兵部尚书欧阳振华、参谋总长王士珍、陆军总参谋长段祺瑞、陆军总司令冯国璋、陆军副总参谋长梁华殿五人紧急求见。
众人见过礼后,直接把一张地图铺在桌上。光绪一看是张外蒙古地图,眉头一皱:“刚刚才结束对日战事。无论国库还是储备物资都已经见底。如今又正值深冬北方大雪,并非出兵之时机。”
“不管时机如何,只要是谋反朝廷必需第一时间拿出对策,若久拖不下易让野心之辈蠢蠢欲动呀。”李鸿章只管催促皇上尽快拿出决定。
欧阳振华却在一旁说道:“下官等人商议后以为,就是要让蒙古人蠢蠢欲动。这样朝廷大军就可以公然以平叛为目的进入蒙古。兵部早在年初就曾制定过一份计划,如今乌泰正是实施的好时机。”
光绪点了点头示意继续说下去,欧阳振华却推出陆军副总参谋长梁华殿来说明该计划,因为相对原计划而言,此次计划有重大的改变。
行礼过后梁华殿拿着指挥棒来到地图前:“皇上请看。科尔沁右翼前旗正处在整个外蒙古的最东侧。如今北方沙俄的远东力量依然还在恢复当中,无力南侵。只要我东北各军集中力量,以泰山压顶之势扑过去,乌泰必然无法抵挡。势必向西逃窜。而后我驻呼和浩特第二师即可以向北出兵,继续逼迫乌泰西逃。之后驻新疆第六师也可顺势北进。自此朝廷彻底鼎定蒙古。”
梁华殿的计划并没有新颖之处,这如聂士成在新疆抓捕董福祥一样。拿出必杀此人的决心。却在战场上一次次的故意放走他,然后随着他的脚步将反对朝廷的人全部杀光一样。梁华殿的进军计划的核心思想就是这样。只是不同地理条件的不同作战方略而已。所差者,只是前期的运作。
梁华殿以为。乌泰谋反已经路人皆知,此时朝廷必然要出兵以示朝廷威严。但如今时节并不合适作战,在补给物资还不充足的时候只能临之以威。年初北方大雪消融,地面泥泞难行,此时如果可以最好连败几仗。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早就已经跟沙俄勾结企图让外**立,当朝廷大军连败,整个蒙古内有反心的各王必然会显露出来,再让中情局配合行动让哲布尊丹巴宣布外**立。等到五月初地面干硬之后,经过年半年的物质储备,足以东北各部发动攻击。蒙古还拿着弯刀的骑兵不可能是新式军队的对手,到时朝廷想如何安排蒙古,就看朝廷的意思了。
梁华殿边说边激动起来,说话中口水四溅,好像他正在指挥大军在蒙古草原上纵横一般。这也怪不得他,原来日本远征东路军是由他带领的,可是偏偏出征前半月却失足落水。不会水的他若不是被卫兵救上来,估计中国就没这号人物了。这一病让寿山接替他成了日本远征东路军总司令,这让他颓废了好久。如今有一个能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当然要好好把握住。
光绪皱着眉头思考了好一会,却问向李鸿章:“朝廷大军在东北连败数仗,对国内会有多大的影响?”
李鸿章呵呵一笑:“估计带兵的将军恐怕得停职一段时间了。”
光绪转头一想也是,中原地方不比蒙古。蒙古虽为中国领土,但中央朝廷实则并没有直接统辖,蒙古有自己的军队、财政收入和人事任免权,军权、财权、人事权都不在朝廷是蒙古是事实上的**性质的。但中原不同,每个官员和每一分钱都受到朝廷管控,光绪这几年更是直接从中央派员接收自杨洪之乱后各地组建的民团、练团等准军事组织。再以大清银行收缴各地财权,失去军权、财权的地方政府的人事权自然重新归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