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35章 先斩司马,再诛曹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35章 先斩司马,再诛曹丕 (第2/3页)



    这样岂不是比留下人分别把守各门、还要再堵口便捷得多?正好快刀斩乱麻。”

    赵云想了想,马超的说法也有道理,但是立刻追击肯定是必须的。

    于是两人就分工,马超对当地地形更熟悉,他从这总计八千骑兵里,分走三千人,分数路搜索追击。

    赵云带着剩下的五千人,几乎不保留战马,把大部分马匹都让给马超,然后赵云的部曲就主要化身步兵,每个城门留五百人堵口,剩下三千人集中从曹丕挖开的缺口攻城。

    只要攻破了城,一切花里胡哨的招数自然都可以化解,如果确认曹丕和司马懿逃了,赵云再设法跟上去,与马超一起追击。

    当然了,到时候赵云缺乏战马,肯定也没法立刻快速响应,但这些都是后话了,暂时顾不得想那么多。

    现在需要的不是谋定后动,而是尽快动作起来。

    好在他们的心理压力也不是非常大,谁都知道,这次只要顺利拿下金城,曹丕身边就连一点精锐老兵都不剩了,最多只有些亲卫。所以哪怕这次跑掉了,最多就是再耗费几个月时间,迟早还是能干掉的。

    如果是担心靡费国帑,大不了少留一点兵力好了,对付曹丕最后剩下的那点人手,用不了太多部队,就一万骑兵撒网,绝对能搞定了。

    赵云、马超立刻分头行动。马超带着骑兵往着北边分数路撒网追击,赵云也马上展开了攻城。

    金城县内被抛弃的五六千曹兵,果然是一脸懵逼的状态,面对赵云带着三千人从挖开的墙口进攻,完全组织不起防御。

    哪怕赵云的士兵原本是骑兵,临时“转职”的步兵,技战术水平还并不专业,哪怕曹丕留下的士兵,人数是赵云直接派出的攻城部队人数的两倍,但曹军的战斗意志已经低得可怕,依然被赵云一冲一个垮。

    仅仅一刻钟的交战,金城县内就没有成建制的抵抗力量了。

    赵云的先锋部队进城后,先包绕前后夹击,打开了东城门,然后全军涌入城中,控制了太守府和仓库。

    残余的曹兵,也有不想投降的,但至少没人敢抵抗。那些不愿降的就试图打开北城门,从北侧突围。

    赵云在北门外,只留了五百临时被抽调了战马、转职步兵的士卒守营堵门。

    曹军溃兵以为敌军人少,突围有望,就朝着只有五百人守的营垒冲去,想要撕开一个缺口。

    结果却如海浪拍击在礁石上,自身撞得粉碎,敌营却岿然不动。

    三四千人冲五百人守的营,依然被赵云死死堵住,几百张神臂弩交叉攒射,就把乱哄哄毫无组织的曹兵射了回去,尸骸满地,最终侥幸活下来的还是不得不全部投降。

    曹丕最后的嫡系部队,至此算是被彻底歼灭了。

    ……

    话分两头,马超那边,带着三千骑兵,往北撒网追击曹丕,全速疾行,分兵数路,毫无畏惧。

    别看马超这活儿貌似轻松,实际上也不容易,主要是曹丕提前走了一个多更次,而且马超无法预判曹丕到底走哪个方向突围,他就只能撒网追击。

    这三千骑兵,每人一人三马,是没有办法拧成一股铁拳的,只能如伸开的五指,连片搜索过去。

    马超把三千人分成五队,少的只有五百人一队,最多的他亲自带领的那一队,也不过七八百人,全都呈扇形撒出去。

    越往北走,每一队之间的间距就会越来越大,一开始只隔着五六里,后续可能有十几里。

    追到天亮时分,马超估计应该也缩短了不少距离。

    最终他运气不错,还真就是马超本人亲自率领的那一支追兵,撞上了正要折向西边的曹丕和司马懿。

    当然,这样的追击,代价还是很大的,因为马超是广撒网,猝然遇敌时,他反而处在了兵力劣势。

    马超身边就七百多骑,还有两千多骑没赶到战场,对面的曹丕和司马懿,却有将近四千人。

    “我军如此疾行,而且挑选的道路足够出其不意,居然还是被马超追上了?这可如何是好?”曹丕看到马超的旗帜从南边出现时,也是心中骇然,懊悔自己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就不该选择这种方式逃命的,最后不但没逃成,反而死得更快了。

    倒是他身边的司马懿见机快,略一观察后,很快就发现了敌情特征,连忙鼓励道:“陛下勿忧!马超虽然熟悉西凉地理,但能如此快追上来,肯定是分兵撒网搜索的!

    我看追兵不过数百骑,应该是落单了。如果我军被马超衔尾咬住,拖延了行军速度,他呼朋引类把左右各路援军都喊来,那才是灭顶之灾!眼下唯一的希望,就是趁着马超落单,如果他敢冲上来,我军就立刻返身接战!杀了马超再摆脱其余各部追兵!”

    曹丕心中很没把握,但他也知道司马懿说的是对的,仅仅犹豫了十几秒,最终一咬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