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平陈仓,破街亭,越陇山 (第2/3页)
的经济收益,还远不如打羌乱导致的额外支出高昂得多。
如果放弃关中,直接守潼关,让诸羌自生自灭,那些羌人的生产力也低下,只要封关绝道,不出数年,羌人没地方抢劫,只能自相残杀,人口就会锐减——桓灵的时候,朝中是真有士大夫这么想的,所以他们才和董卓之流关系那么恶劣。
董卓、皇甫嵩那些西凉人靠平羌军功起家,朝廷却不打算要这个不断失血的伤口了,他们的军功既得不到尊重,又要面临家乡被朝廷抛弃,自然会心怀不满。
扯的有些远,但由此也能看出,关中的残破,早在天下大乱之前就根深蒂固了,加上李傕郭汜后来的破坏,哪怕曹操迁都后又稍加重建,依然是非常残破。
刘备这次进入长安内城,几乎没有动刀兵,各处建筑都基本保留了曹操生前的状态。但即便如此,还是可以看到皇宫的围墙都斑驳无比,到处坑坑洼洼也无人修缮。
“曹贼平时就是住在这样的宫殿里么,不过他也就住了不到两年,应该是战局危殆,所以他也没有余钱余力注重这些事情了吧。”
刘备在长安旧宫里转了半天,该看的也都看了之后,不由发出如此感慨。
这样也好,至少外面的面子还在,里面破一点,反而断了刘备的念想,以后他也不想再来长安了。
参观完后,刘备在未央宫内草草设宴,款待文武以庆功。
如今尚在战时,关中物资也不丰富,就办得简单一点,等将来回了雒阳,再好好操办。
酒过三巡,刘备便问起诸葛兄弟及众将,后续当如何处置,是否应该尽快亲征把曹丕彻底剿灭干净。
众武将自然是纷纷请战,对于速度灭曹丕这一点,大家都没有分歧,关键分歧点只在于是否需要刘备本人亲征。
最后,还是诸葛瑾带头表示:“陛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以陛下之尊,要举天下之兵、杀篡汉首恶曹操,亲征则可。
若只是平定陇西、凉州,劳师远征,用兵多,则天下疲惫,用兵少,则不配陛下亲力亲为,派一大将即可。臣以为,西凉并不险要难攻,但路途遥远,只以骑兵名将,率数万骑且战且走、徐徐灭敌便是。”
因为长安之战的拖延,如今又到了八月底快九月了。刘备是五月初渡的黄河,六月开始强攻长安,最后前前后后花了两个月。
算算时间,在入冬之前,把陇西拿下是来得及的。但要去西凉深远之地,尤其是河西走廊,时间有点不太够了。
那地方关键不是打仗,而是赶路,后勤,还要考虑当地羌人的消耗拖延,总之不是一朝一夕的。
当年天下尚且一统的时候,羌乱都扯皮了那么多年,没道理天下大乱结束后,反而能把羌乱瞬间秒杀。
刘备也知道这个道理,就没有再坚持,最终只是表示,他走之前,去一趟陈仓,但不亲自过陇山,只要拿下陈仓就回雒阳。
见陛下也退了一步,立刻有文官站出来给刘备的决定背书:“陈仓也是关中要地,陛下要巡视关中,不去西凉,倒也是应有之意。当年周文王见凤鸣岐山,便是在陈仓,陛下还能顺便在陈仓接见从益州北伐的诸将,顺便安抚他们。”
甘宁和王平被放在蜀中镇守已有多年,甘宁没赶上在最后的灭曹大业中立大功,他心中肯定也有些怨念的。
这些年来,因为秦岭的地形险阻,益州只能在刘备的统一大业中,扮演一个钱粮提供地的角色。每年产出大量的粮食和蜀锦、物资,顺着长江运到荆州,然后才能用于北伐。
益州人对于只能出钱出粮不能直接捞军功的情况,肯定是不甘心的,为了政治上的平衡考量,刘备也该让他们露一手,顺便好好安抚一下。
刘备也想到了这一点,便当即拍板:“大军打通道路之后,便可接兴霸、子初他们出关,到时候,陈仓城也好,天水郡也好,都让兴霸他们的兵马来主攻,凡有立功的,从重升赏,蜀中文武人才,也都可以尽量一展所长。
至于其余各州兵马,围了陈仓之后,除骑兵外,其余便可渐渐东归,把随军带来的军粮、物资交割留下,由益州兵接手用度便是。”
对于这个决定,没有任何人反对,关东来的各军,无论是河南的还是河北的,亦或是荆、徐的,都觉得他们此番跟随必须该立大功已经够了,长安,晋阳这些都是关东各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