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31章 沛然莫能御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831章 沛然莫能御之 (第3/3页)

性,就可以在战场上营造出巨大的优势。

    曹军原本还打算仗着城池坚固,打一场持久的消耗战,结果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原本预计能坚持很久的预备队,被快速消耗,部队的增援也变得乏力起来。

    高厚的城墙,除了在最初阶段发挥了一定居高临下的效果,靠着狠砸滚木礌石输出了一波伤害。到后来就成了一片肉搏近战的屠场,无非曹军在城头的人数更多一些,能局部以多打少。

    但这种肉搏的交换比,显然不是正常守城战该有的。

    曹军反冲了好几次,都没能把四处上墙的刘备军士兵推下去,形势也愈发危急起来。

    血战持续了不到半个时辰,前线的危急状况就被报到了曹操本人耳中。

    战斗打响时,曹操并没有第一时间亲自到城头督战。

    他毕竟是太上皇了,而且六十二岁,上了年纪,刘备围城已经快一个月,他的身体状况也不支持每天都亲自巡城,所以只是在皇宫里等消息。

    听说情况危急后,曹操才亲自赶来,让人用御辇抬着他,亲眼看了战场情况后,连曹操本人内心也不由升起一股悲凉。

    “诸葛瑾诸葛亮总能给朕弄点新东西,用了那么些年的葛公车,居然又改良了。冲上来的梯子两侧还带扶手,能让士卒冲得那么快。

    我军就这么点人,刘备准备得那么充分,而且仗着有十几万兵马,四面开花一起进攻,果然不好抵挡……”

    就在曹操盘算对策之际,他亲耳听到攻城的敌军士卒们又在呐喊一些打击己方士气的话语,

    无非是“曹贼必亡!你们不会有援军了!乐进已经投降我军了!司马懿也弃军逃亡了!峣关潼关的守军也都投降了!”

    这些话,刚开打的时候敌军士兵也有喊,但当时效果不明显。

    如今随着局面越来越向刘备军一方倾斜,越来越多的曹兵眼看打不过,就愈发动摇了。

    曹操是打老了仗的,以他的眼光之敏锐,当然看得出己方就要撑不住了。

    “立刻集结还能抽身的士卒,赶紧回防北边的内城、宫城。长安的外城,怕是这一天都保不住了。另外,回去后集结所有战马,做好准备。”

    曹操非常果决地下达了命令。

    他知道再这样死撑下去,他的军队今天就得都完蛋,他倒是不怕死,但死也得死得从容体面一些,他还没想好细节呢,能多撑一阵就撑一阵。

    也别觉得曹操矫情——这种时候,别说是曹操了,哪怕是崇祯,到了京城非破不可的时候,也还会挣扎,让宦官争取时间,好给自己想一个体面的死法,或者把老婆女儿杀了。

    曹操已经看出来了,因为刘备的攻势太烈,长安城太大,自己那么点兵力被摊在那么长的城墙上,刘备便能在任何一个点上,都赢得绝对兵力优势。

    但长安是有内外城的,内城里面还有皇宫,

    内城就要小得多,自己残余那点兵力如果果决放弃外城撤回内城,还是能把防线填满的,刘备军则会因为战场不够宽,兵力无法展开,局部人数优势就不如外城那么明显了。

    而且曹操手握皇宫,他觉得刘备应该不至于舍得让他一把火将曾经的大汉西都旧宫烧了。

    所以只要退到内城,刘备多少还会投鼠忌器,多容忍他一些日子,寄希望于通过交涉解决。到时候曹操本人肯定还是非死不可的,但如果他肯主动突围,或是出去野战,然后死了,

    那说不定刘备能看在他最后没有据皇宫死守、破坏宫城的份上,多留他几个亲信故旧活命,或是少辱及其尸首,不再对尸体加刑羞辱。

    这些都是有可能暗示谈条件的,只是不知道对面的人能不能看懂他的暗示。

    明着谈,肯定没法谈,没有人会跟篡逆之贼谈条件,刘备本人也负担不起那种恶名。所以曹操只能是寄希望于对面有明眼人,肯跟他达成稍稍的默契。

    在曹操的指挥下,逐渐动摇的曹军最终剩余部队,开始快速后撤。那些没被黏住的部队,当机立断都往内城赶。那些还没投上一线的预备队,更是直接不用上了,掉头前往皇宫周边。

    曹操的举动,自然瞒不过一线将士。

    被抛弃的曹军军官们一看这种友军撤退的阵仗,没过多久就猜出情况了,然后士气愈发崩盘,很快就连锁反应成建制地投降。

    刘备军势如破竹,沿着城墙夺取各门城楼,很快就把东西南三面全都破了。

    只剩下北城,因为北门外就濒临渭水,刘备军此前没有组织从那个方向强攻。而且长安城的内城和皇宫,也都在外城的北部,那里是曹操最后重兵把守的地方,自然也就一时没法突破。

    血战到当天傍晚时分,外城城墙上、以及内外城之间的曹军,基本上都被成建制地消灭了。

    曹兵被围住后,也不再挣扎,一批批整整齐齐地投降,只有打散了的散兵游勇还在迷茫地乱窜。

    刘备也很快确认了胜利的消息,心中不由踌躇满志。

    东南西三侧外城全部夺取,三四万曹军,至少被歼灭了两万多。只剩下最后一万多人,在坚持死守内城和皇宫罢了,已经不足为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