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27章 渡河!渡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827章 渡河!渡河! (第3/3页)

在还没有“围标”这个专业术语,所以他只好用别的措辞组织语言,但刘备肯定是能听懂的。

    去年第一届科举时,“围标”这个弄虚作假的办法,就是诸葛瑾故意泄露出去的,就是希望大家都用起来,然后觉得“我们的利益没怎么实际上受损,司徒搞的新政,是可以下有对策绕过去的”。

    然后天下世家豪强,也就捏着鼻子认了科举改革。

    但今年,既然科举制度已经通过了,诸葛瑾的屠刀当然又要举起来,然后一刀刀慢慢切掉既得利益。他去年能教天下世家怎么围标,今年他就能自己想到如何慢慢限缩围标的操作空间。

    世家大族是能举成绩差的人“陪公子读书”,但你能保证经过三年为周期的学习之后,当初陪公子读书的人,不会因为更刻苦、成绩超过内定的公子么?

    换言之,哪怕那些围标的人成绩没超过内定的公子,但是有这么一群搅混水的鲶鱼在那儿,原本吃喝玩乐的内定公子们,也得变得好好学习一点。

    就算这些内定公子最终还是考上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政务经验,应该也比原来更强,那样也算是为朝廷选到了能力更好的候选官员,刘备也是不亏的。

    就相当于是“虽然这些公子哥高考时走了后门托关系进来的,但毕业考试是靠自己本事考过的”。

    那总比原先选一堆毕业考试都考不过的垃圾要好,对朝廷更有利。

    刘备捋顺了这里面的关系后,也不由赞叹诸葛瑾这个想法,确实是老成谋国。

    “既然如此,这两个月,就先以文治为重,让云长那边再准备得更充分一些。朕这两个月亲自抓科举,看看有谁敢反对这些善政。等这一届的科举结束之后,朕再亲自去河东,御驾亲征。”

    ……

    定下节奏之后,三四两个月内,刘备本人就把重心放在了内政文治方面,而第二届的科举,也果然在刘备的力挺下,按着诸葛瑾的思路,筹办得顺顺利利。

    前面所述的那些细节改革措施,一项不落地全部得到了贯彻,稍有反对也都被刘备用威权扑灭。

    而军事方面,刘备也没有完全闲着。

    诸葛亮建议,虽然眼下不能进行总攻,但是也不妨以“随时会发起总攻”的姿态虚晃一枪,吸引曹操的兵力,同时在别的次要方向,再蚕食曹操一些领土,为决战做些准备工作。

    这种小动作,花费的钱粮人力并不多,刘备当然直接就准了。

    所以,在三四月份时,刘备军就放出风声,要在河东蒲坂津渡过黄河,但实际上只是把曹军主力进一步吸引过去,然后趁机进攻一下曹军已经无心死守的函谷关,乃至函谷关背后的弘农。

    在诸葛兄弟和庞统等人的设计、操作之下,一切也果然如预期的进展,并没有什么波折。

    曹军在听说蒲坂津、临晋一线吃紧后,进一步收缩了兵力,函谷关这儿已经只剩下最后几千人了。

    然后刘备让黄忠带少量部队从雒阳这边进攻函谷关,以消耗和火力试探为主,声势要造足,但不必太过激进,要竹邑控制损失。

    曹军果然兵无战心,被黄忠消耗了一波后,自觉守不住函谷关,就果断撤退了。

    黄忠杀进函谷关,继续沿着崤函道逐次推进,在四月初拿下了弘农郡,到四月底时,已经逐次推进到了潼关之外。

    如此,曹操在河洛地区最后的凸出部、全程近六百里的崤函道山区,也被刘备夺走了。虽然这块地方是烂地,没有什么经济价值,未来刘备也不指望走潼关陆路往关中运输军需,成本太高划不来。

    但反正这些险要之地最终也是要拿的,现在先拿了当一道决战前的开胃菜,也不错。

    至此,刘备对曹操的前线,全面推进到了潼关、蒲坂津一线。

    四月底的一天,处理完了雒阳这边的全部内政要务之后,刘备决定亲征,由他本人去河东郡的安邑坐镇,然后让关张赵带兵从蒲坂津渡河,给关中的曹操最后一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