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关门打狗,合围并州 (第2/3页)
众部将:“那些地方还能翻起什么浪来?安邑都降了,孙权都斩了,其余定然是传檄而定。”
关羽:“那些小县确实不足为虑,但终究要花些时日,就交给仲达去慢慢接收吧。不过我等还有一桩要事要办:只是占据湅水流域,仍然不足以彻底掐断夏侯惇的退路。
往北翻过王屋山,还有汾水可以入黄河。汾水可是直通太原的,必须北上把临汾也掐断,才算是彻底绝了夏侯惇的退路。”
关羽一边说着,一边也不顾自己酒意深重,让人连夜拿来地图,在上面比划了一下。
湅水流域是整个都在河东郡腹地的,夺取了河东郡,就能完全掌握湅水流域。
而汾水则是这一地区司隶和并州的交界线。
汾水以北,就是并州的平阳郡、西河郡,汾水以南,就是河东郡。
所以要彻底掐断夏侯惇的退路,不仅要占住本郡的腹地,还要掐断本郡和并州之间的界河。
往北再翻山,把临汾也打了,那才算是彻底稳了。
当然,关羽这些天也连续奔波作战,转战拓地,非常辛苦了,今晚又痛饮了,明后两日也得稍稍休整,顺便也等待后方的步兵援军跟上来接管防区。
夏侯惇还在上党呢,就算得到了孙权的急报,最多也就刚刚从上党北撤。
此时此刻,夏侯惇是不知道孙权已经丢了安邑、首级都被人砍了的,所以就算夏侯惇想撤军,回关中会师,他一时之间也会决策慌乱,不知道该往哪条路走。
如果他选择了走湅水经蒲坂津撤退,那么他将会很不幸,因为走到一半才发现这条路被掐了,不得不再扭回去改道,那样就会耽误很多时间。
除非是夏侯惇一听说孙权急报、立刻就判断出“孙权这匹夫肯定撑不住,说不定已经死了”,然后当机立断直接先往北,从上党撤回太原,再从太原走汾河水路南下,那还有可能快一点。
但纵然如此,关羽也有把握堵住他。
完全不用急。
……
关羽在解县休息了两日,高顺的先头步兵援军也终于赶来,接管了解县,顺便继续顺流而下,接管了黄河东岸的重要渡口蒲坂津。
而关羽也没有直接从安邑或解县翻山北上去临汾。
他就是好整以暇地等到高顺来接防,然后筹够船只,直接从蒲坂津坐船进入黄河,然后往北逆流航行了一段,再由汾水汇入黄河的河口,重新拐进汾水,逆流而上去临汾。
关羽此举,不但导致并州曹军难以防备,连关中的曹丕也极为震恐,不得不派出司马懿亲自领兵,到蒲坂津对面、黄河西岸的左冯翊临晋县设防。
曹丕显然是惧怕关羽直接渡河西进关中、打一场登陆战了。
事实上,如果刘备军能不顾后勤,直接在河东投入十万以上的重兵,并且能在蒲坂津找到足够多的船,直接进攻关中也不是不能考虑,可惜现实中,考虑到种种后勤困难,这一招是做不到的。
关羽毕竟才刚刚打到河东境内,而河东境内所有的河流,都是与刘备阵营此前占领的土地不连接的。
换言之,刘备军在原本的领土上无论造了多少船,都没法翻越王屋山、中条山进入河东境内,放到湅水里。
所以,关羽在河东用兵得到的所有船只,都是靠诸如解县百姓投降主动送给他的民船,以及杀了孙权后才得到的安邑城内的少量艨艟、走舸。
能控制的船只总数,极大地限制了关羽的用兵规模,就算他步骑兵够多,就靠着这么点船,要在蒲坂津渡过黄河进入关中,也只能一批批分开渡,每次能上岸的只有一点点人。
这样分批送人头的添油战术,肯定会被司马懿半渡而击、各个击破。
所以,别觉得关羽这是在拖延统一进程,他只是尊重客观规律。
刘备军要想最终占领关中,必须在打下河东郡后,调集人力物力,在河东当地、在湅水或者将来的汾水两岸,大肆造船,凑够一次性渡黄河十万大军的船,然后才好对曹操发起最后的总攻。
不能像葫芦娃救爷爷那样一个一个上去送。
这个过程,其实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就算今年来不及了,明年肯定来得及。
刘备已经掌握了天下八成的地盘,治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