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阵斩孙权,全据河东 (第2/3页)
在诉说着孙权不择手段、波及百姓的残暴。
关羽就是河东本地人,看到这一幕,看到父老乡亲被孙权残害,自然是颇为愤怒。
孙权就为了不让他得到现成的木料扎木筏、造船,就不惜把湅水岸边的渔村都烧了!
“全军转向西边,顺湅水而下,去下游的漪氏和解县!我不信县城里也找不到船!”
关羽青龙刀一招,麾下骑兵立刻转向,数千骑铁蹄隆隆,就沿着湅水南岸,向下游行军冲去。
东垣距安邑毕竟有二百里路,关羽怕强弩之末撞上敌军,所以中途还是找了几个村落,让骑兵们歇息睡了一夜。
当然关羽并没有如何扰民,他都有随军携带干粮,还特地带了些蜀锦,遇到村落还有人丁的,就花蜀锦借宿,或是筹买些补给物资。
主要河东郡是关羽的老家,他离乡几十年,如今回来,还是想给父老乡亲留个好印象的,这方面便特别注意。
麾下的将士也都知道这一点,所以宁可花钱解决问题,并不滋扰百姓。
半路歇了一夜,次日再行军不过数十里,终于到了安邑对岸,撞上了凌统临时设置的、拦截河谷的防线。
防线才刚修不久,不过就是长沟和土墙而已,鹿角很稀疏,东一撮西一堆树杈、原木,并没多大威胁。
关羽略一观察,当机立断下令骑兵冲破封锁。
“不过五尺高的土墙,直接冲过去就是了,幸好我军来得够快,要是再让他修高几尺,光靠骑兵就麻烦了。”
关羽很庆幸,亲自督军冲杀。
对面的凌统也是没办法,短短两天,他要分人手操心那么多事情,又要搜缴民船、烧渔村,又要修防御工事,这边的活儿能干到这种程度,已经是很尽力了,他也没料到关羽来得那么快那么果决。
“挡住关羽!关羽只有骑兵,不能攻坚的!长枪手和戟兵全部到土墙背后列阵!”
凌统观察到敌军接近,也已经提前停手施工,集结部队严阵以待。
关羽见状,却没有直接冲锋,而是分出一部分骑兵,远远下马,从背后掏出神臂弩,然后好整以暇地利用射程优势先放箭压制几轮。
凌统这边的防御工事并不完善,五尺高的胸墙也提供不了多少遮挡,何况关羽的神臂弩还能选择抛射。
十几轮箭雨后,凌统的阵脚自己就乱了,有些士卒想要冲出掩体反冲过去把关羽的神臂弩队杀了,还有些觉得没戏了,士气心态比较崩溃,想要往后逃脱离敌军的射程范围。
乱哄哄军令不一之际,关羽敏锐地抓准时机,直接下令余下的铁骑发起强攻。
凌统阵脚不齐,长枪兵防线并没有做到处处严密,军阵上还有老大几个薄弱的缺口。关羽的骑兵自然会盯着这些缺口穿凿。
虽然刚冲上来的前几波铁骑,还是承受了不少的伤亡,有被堑壕陷坑所害的,也有冲击枪戟时被攒刺捅落马的。
但付出了最初的百十人伤亡后,好几处缺口被冲开,关羽的后队铁骑杀到了凌统阵中,杀到了土墙后方,这时凌统再无工事地利可以依托,一下子就成了被关羽单方面屠杀碾压的对象。
凌统还想稳住阵脚,带着千余人的亲兵队四处救火堵漏,混战中厮杀许久,终于和关羽的亲卫骑兵队撞在一处。
关羽早就注意到这员小将骁勇,倒也给了他足够的尊重,眼看凌统身边人越打越少,关羽大喝一声,倒拖青龙刀,蓄力提速冲向凌统,到了近前一丈多距离时,关羽猛然一抡,单手把青龙刀朝着凌统挥斩过去。
凌统眼神一眯,本能地感觉到一阵极度的危险,浑身汗毛倒竖。
他根本没想到关羽会那么远起手,因为双手持刀的话,刀柄有相当一部分长度会被双臂握持,攻击无法及远,但偏偏没料到关羽这第一刀,竟然是纯靠惯性和冲刺加速,单臂抡起来的。
这一刀力道肯定远不如双臂挥斩,但突然性却强了不止一倍。
凌统终究是吃了经验不足的亏,仓促横刀去挡,直接被震得手臂酸麻,气血翻涌,即便如此,也只是挡下了关羽这一刀七八成的劲力。
生死关头,他把头稍稍往侧一偏,关羽这一刀的余势斜劈在他肩膀上,哪怕肩膀上也披着铁甲,依然被直接砸开,还砍断了锁骨。
锁骨一断,虽然手臂没有被卸落,但一臂已然彻底用不上劲了,凌统等于是单臂打关羽双臂,数招之后,还是不敌被斩于马下。
孙权派来拦路封锁的部队,也被关羽轻而易举击溃。
“将军,要直接找船北渡湅水、围攻安邑么?”部将们眼看大胜,草草歼灭残敌后,个个振奋不已,都来向关羽请战。
关羽却非常冷静:“不必!就算找船,也找不到几条。听俘虏说,安邑依然有孙权亲自坐镇,肯定是不能直接迫降的。我们再顺流而下,去漪氏或解县,看看能不能劝降。
只有迫降了城池,才能得到足够的船堵截湅水航道。
不过,也不能所有人都去,安邑这边,也要稍稍留骑兵把守后路,否则万一下游得手了,孙权得到消息后,连夜弃军翻山遁逃呢?
这河东郡的地势虽然闭塞,可如果不顾大军,不要辎重,愿意舍弃军需单独逃亡,那还是有可能往北翻山进入汾水流域的。必须提防这一点,所以安邑这边也要稍稍留兵看守。
可在下游寻林木密集、丘陵适合隐蔽之处,略藏一支兵马,其余人去解县劝降。”
关羽不愧是艺高人胆大,已经只带了几千纯骑兵的情况下,依然敢再次分兵两路。
不过考虑到敌军已经连战连败,程普被擒、凌统被斩,只剩孙权本人一个光杆司令,野战无能,关羽才敢这么干。而且高顺的步兵主力,也会很快增援上来的,这个时间差并不会太久。
随行部将们都觉得关将军安排有理,不过很快又有一个新问题冒了出来:如果关羽本人不去解县的话,谁又能确保靠威名酒直接迫降解县呢?如果关羽本人去了劝降那一路,又该留下谁,确保能留住孙权?
关羽本人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略一犹豫之后,他就喊来了儿子。
“平儿,你也随为父征战数年了,为父从当年打曹仁的襄樊之战时,就一再给你机会历练。这几年,你也长进不少,今日你就选一个吧,你要去代为父迫降解县,还是留在这儿,设伏兵监视孙权?”
关平想了想,解县那边的迫降,更需要用到一个人的名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