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16章 战火重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16章 战火重燃 (第2/3页)

操要不行了”,“他可能自己都知道自己要完了,所以在安排后事”。这种风雨飘摇之年,谣言又传得特别快,特别猛,然后就开始出现曹操治下百姓,甚至基层将士,弃家或弃军逃亡,往临近的刘备控制区迁徙。

    反抗是反抗不了的,但逃跑总行吧。逃跑的,也多是士兵或青壮,而极少有老弱妇孺。

    一方面是老弱妇孺跑也跑不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逃跑者的担忧,主要集中在“曹操都觉得自己不行了,要安排后事了,那他在前线的军事对抗中肯定处在非常不利的下风,可能会再次疯狂征兵”。

    而青壮都是容易被抓壮丁强征的人群,已经入伍的新兵也是容易被拉去当炮灰的。这两个人群一听到曹操要不行了,当然是跑得最快的。

    曹操老谋深算,当然也有提前预料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所以他在正式宣布让曹丕监国之前,就对边境做了严防死守。

    他觉得,自己和刘备如今接壤的地区,大多是山川险隘之地,要想控制逃民应该还是做得到的。

    关中和河洛之间有崤函道,而且函谷关都在曹操手上,基本上没人能从这条路跑。

    并州和冀州之间有太行山,只有几个陉口可以翻越,只要把那几个关一把守,逃民就逃不出去了。

    所以曹操的盯防重点,就放在了并州、河东两地与河内之间。河内郡和曹操控制区之间的山区,是相对来说最不险峻的,轵关陉虽然难走,可长平那边还有不少小路。曹操就把一部分重兵放在那里严防死守巡逻。

    可惜,最终事情的发展还是和他的预期略有出入。青壮和新兵逃往河内的路虽然堵住了,可其他之前没想到的、更次要的方向,却出了不少纰漏。

    第一个大纰漏,在于并州的北部,雁门关外——因为这一世刘备和曹操都升级了军备,在中原互卷之中,汉人军队的战斗力相比于历史同期已经算突破天际了。

    如今的汉人政权之间的内战,骑兵都是双侧金属马镫和高桥马鞍完全齐备的,马蹄铁也是改良过的,这些都只是基本操作。再加上更优质的骑弓、神臂弓、灌钢材质兵器铠甲,等等等等。

    汉人骑兵要想碾压草原鲜卑,简直就是虐菜了,过程根本没有悬念,完全不值得赘述。

    之前几年,曹操和刘备休战时,曹操就把心思花在剿灭鲜卑、彻底把鲜卑征服并内迁充军上,扩充自己的骑兵战力。当时曹彰还崭露头角,赢得了类似于“鲜卑屠戮者”的凶名,被吹嘘了不少武功。

    所以如今并州正北方的草原上,其实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权力真空,鲜卑人被彻底打散了,有组织的部族也都被内迁或控制了。汉人商旅要在雁门关外草原上往来,还是比较安全的。

    如今并州百姓要想逃往去幽州,太行山被曹军严防死守堵了,结果很多人就往北开拓,往草原上走。

    很多人也未必要去刘备那里,因为边地的汉人百姓,本来也掌握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懂怎么放牧牛马羊群,这活儿没什么技术含量,比种田还简单些。

    于是一部分并州北部的青壮,就走草原逃亡去幽州,或是汉人到草原上放牧生活、开拓定居点,暂时躲避战乱。

    曹操听说后,连忙再加强雁门等地的防守,不再允许百姓无故出关去草原——之前他并不严防死守这一点,那是因为觉得百姓就算出了关,最多也就是做点小买卖,买点牛羊,对国家是有益无害的,谁能想到连草原都成了可以逃亡的对象了。

    但只能说屋漏偏逢连夜雨,人背运了喝凉水都塞牙,曹操救火堵漏一般把雁门这儿的情况堵上了,西边原本最难走的秦岭蜀道,居然又出问题了。

    曹操想过很多种治下军民逃亡的可能性,但就是没想到居然还有人跟当年李傕、郭汜统治时那样、翻越秦岭去汉中逃亡的。

    但这次,这种情况偏偏就发生了,关中核心地区情况还算好,这种事情不多,因为陇山以东、陈仓以东的关中核心地块,曹操政权管得还比较严,而且百姓生活也相对过得下去,那些地方农业生产恢复得还不错。

    但是陇西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那里和陈仓以东的农业恢复程度完全不能比,水土自然资源环境也差,陇西百姓至今还是半农耕养活自己,基本生存不足的部分,还要靠放放牧甚至渔猎补贴一些。

    而去年曹操称帝后,为了后方稳固,又不得不假借庞会之手找罪名杀了马腾。

    马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