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12章 诸葛司徒请王司徒出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812章 诸葛司徒请王司徒出题 (第1/3页)

    “大哥真是高瞻远瞩,这些取仕科目的设置,每一科看似都在向豪门世家妥协,但实际上又尽量往里掺入寒门士子也能刻苦习学、凭天赋胜出的内容。

    偏偏这些内容还都是做官为政所需要的真才实学,并没有那种纯粹为了让步而让步的糟粕之学。

    陛下那日劝我主持科举,我却力陈在这方面我的眼光远不如大哥,现在看来,我当日之言实在是有先见之明。”

    二月中的一天,司徒府上,诸葛亮过府与长兄闲坐。

    两人一边下着象棋,一边闲聊起最近筹措科举的种种事务见闻,诸葛亮便不由说起这番感慨。自叹在顶层的制度设计方面,确实是不如大哥。

    他的长处,更多在随机应变、见机行事,一项政策落地之后,尽快找到漏洞,然后查漏补缺快速迭代。

    但要说凭空从无到有设想一项新制度,诸葛亮毕竟不是神,没有历史答案可抄,不如大哥也不足为怪了。

    他们兄弟俩,一个就像是做底层架构的,一开始心里就想好了最终要做一个什么样的项目。

    另一个则像是具体写代码落实的、还负责发现BUG就尽快修复BUG。

    兄弟俩配合了近二十年,自然是熟门熟路。

    诸葛瑾对于二弟的吹捧,也丝毫不觉得得意,显然是这些年下来都习惯了。

    他趁着诸葛亮分神,一个卧槽马连招抽车,吃了诸葛亮一子,这才好整以暇地说:

    “说这些作甚,眼下还是先看看如何更好地落实这次的考试,还有十几天就要开考了。其他各科的题卷,都已经拟好,我也亲自审过、改过了。这经学一门,却还要二弟帮着一起斟酌。我不敢找外人,也是怕泄题。”

    诸葛亮被突然抽了一子,一时也稍稍懵逼了几秒,刚才光顾着聊天,确实是走神了。

    这些年他也摸清了,每次和大哥下棋,早年大哥还肯下围棋,但渐渐就发现围棋实在是下不过自己,就只好改下象棋。

    象棋汉朝时就有了,但当时还不是跟后世那样定为三十二子的,规则也跟后世不太一样。后世的象棋,经过多次演变,一直到北宋才彻底定型。

    不过诸葛瑾既然是司徒,他完全可以改良象棋,调整规则,所以如今大汉上上下下凡是下象棋的,都是诸葛司徒改良的版本。

    当然也有偏远地区的人,消息不灵通,依然下更古老的版本,也很正常。

    诸葛瑾刚刚改良象棋的时候,仗着自己更熟悉规则,懂套路,一度压着二弟打。

    可惜下了几年之后,诸葛亮进步神速,诸葛瑾渐渐又败多胜少。但不管怎么说,下象棋的胜率好歹比下围棋高一些,也更有对抗性和观赏性。趁着二弟走神,还往往能偷一个。

    诸葛亮静下心来,花了十几手慢慢扳回劣势,这才继续刚才的正事儿话题:

    “经学也是考得最多的科目了,当年阳嘉改制就有成例的卷子可以借鉴,考过十几年了,这命题能有什么难的?”

    诸葛瑾:“仅仅要命出考题,当然不难。但此番毕竟是天下第一次开科取士,经学究竟考些什么内容,是否能见前人所未见,是否足够发人深省、为百世垂范,那就很见功力了。

    这一科考试,将来是要载入史册,被后世一次次引用提及的,可不能落入考据辩经的窠臼。”

    诸葛亮:“那大哥心中肯定早就想好了要考哪方面了吧?也想好了要借机向天下人宣扬些什么理念,只是还不知道如何强行把要考的东西,和圣人的观点强行结合起来?”

    诸葛亮几乎是一言就猜到了大哥的企图。

    他太了解大哥了,知道能让大哥如此苦恼的事情,肯定是大哥想宣扬他那些政治理念,尤其是兜售他那套说了很久的正统论、还有别的“殿兴有福”相关的东西,或者别的什么。

    可惜,大哥说了那么多年的理论,拿来学术辩论可以,但拿来考试就有问题了。因为很多论据都不是来自孔子的,也不是来自经学最核心的那些经的。

    诸葛瑾被猜中了企图,倒也不觉得奇怪。

    自家二弟猜中了有什么大不了,自己本来就是找他一起商量这最后临门一脚的。

    “知我者,贤弟也,”诸葛瑾便大大方方承认了,随后话锋一转,“其实,我就是想让这全天下第一届科举,围绕着《孟子.梁惠王》里那段‘天下恶乎定?定于一,孰能一之?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来考。

    当年先帝建安元年的时候,我代主公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