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留下曹仁和雒阳城共存亡 (第2/3页)
终思前想后,他决定放弃曹仁,让他在此死守,也算是代替曹操本人扛下全部伤害。
其他不是曹家的将领,他根本信不过。
雒阳作为都城,也必须有一名足够分量的大将死守,哪怕明知必死,也要为尊严而战。
……
决定了送死的人选后,曹操也不敢多耽搁,立刻就让人把曹仁召进宫,要跟他推心置腹说清楚,同时,也顺便让人把曹丕一起召来。
叔侄俩很快就进了宫,曹操也不跟自家人见外,一来就宣布了两件事情。
“子孝,朕昨日登基,只册封了皇后、太子,尚未册封诸王。后来想了想,这事儿也要从速,就先放出消息,三日之后,册封宗室诸王。而且你这个王爵,可以世袭罔替,你也早做准备,让诸子随子桓,过几天就先去长安吧。”
曹仁听了这话,顿时愣了,他只是陛下的堂弟,并不是亲兄弟,因将才亲信被重用是可以理解的,但直接封王还是有点出乎意料了。
这种节骨眼上,封他为王,还地点出自己这个王可以世袭罔替,不用每代削减封邑等等,着实就有些不寻常的意味了。
曹仁虽然政治敏感度不高,但这点弦外之音还是听得出来的。稍稍想了一会儿,他心中忽然生出一丝恐惧,但也知道已经无法挽回了。
前脚虎牢关和成皋刚丢,后脚曹操就封王还特别强调“你死后你子孙的待遇也永不降低”,那不是摆明了要让他去做必死的事儿么!
他知道躲不过,而且他一辈子都背惯了包袱了。
当年在襄樊,在许都,他都背负了多少次重负了?哪次不是抱着要死的决心,最后死里逃生。
这次要跟洛阳共存亡,也算是轰轰烈烈了一把。
这么一想,他忽然觉得自己的一生好有宿命感,简直就像是被神谕压得完全无法反抗,也生不起反抗的决心。
“请陛下下旨吧!要臣做些什么,臣誓死完成!”曹仁说出此话时,内心已升起一股悲壮。
曹操知道他已经懂了,也真情流露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人,就是贪财了点,但是大是大非上真是没说的,朕岂能不保你子孙尽量长远富贵?就算哪天大秦不在了,就算远遁西域,让后人隐姓埋名,朕也会设法让你子孙当富家翁。”
曹仁的贪财是有名的。当年祢衡骂遍曹营文武时,就骂夏侯惇是“完体将军”、曹仁是“要钱太守”。
曹操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也足够真诚了。大家彻底把话说开后,曹操才正式提出要求:
“所以,到时候就劳子孝帮朕守雒阳了,倒也不用对外公开宣称朕离开了雒阳。
朕刚刚杀了一个妇寺干政、闭塞言路的宫女,对外宣称是她耽误了朕救援诸将。所以短时间内,诸将肯定会相信朕‘有急必援’,不会知道朕行踪的。
朕离开雒阳时,也不会大张旗鼓,对外就只说仍在宫中主持大局。雒阳将士们自然也可以用心久守一些,另外,你留下李典助战。
外姓诸将之中,如今剩下的这些人里,李典相对不可靠一些。他毕竟是山阳郡豪族出身,并不是那种起于微末草莽、一辈子受朕之恩才能出头的。
如今他的家乡早已被刘备占领,朕要他背井离乡去关中久守,其心必不稳,就让他在雒阳最后尽一次力吧。估计他知道朕走了之后,也不会为我大秦效死的。”
曹仁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领命了。领完之后,还是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另一边的曹丕,也没敢问什么问题,只是觉得有点尴尬,不知道如何劝解堂叔。
但曹操却看出了曹丕的尴尬和不解,主动把话挑明:
“你以为朕是贪生怕死,才不肯和雒阳共存亡么?还不是为了给大秦初立的基业争取时间,让众人都习惯其存在!如果朕三日后就传位给你,然后朕亲自在这雒阳殉城,你能坐稳么?”
曹丕听了,不知如何辩解,只能是跪下拜服,为自己的无能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