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刚登完基就被摁在地上揍 (第3/3页)
制造一些祥瑞图谶作为曹氏当兴的征兆,然后让除了刘熙以外的其他几个先帝的儿子,当众表示自己年幼德薄,神器当由有德者居之。
而曹操也没法跟一群小孩子闹“辞让”的戏码,只能是毫不谦虚直接登基。不过还别说,这样直率的做派,虽然导致正统性和权威度大减,但也不失豁达。
刘备已经知道曹操要哪天举行篡逆大典了,他也就按诸葛亮的计策,提前摆出阵势,在北岸的温县严兵整甲。
大张旗鼓,整天让人擂鼓助威,还打出周瑜的旗号,集中大量艨艟,摆出强渡的姿态。
一边鼓噪叫嚣,刘备也一边让人暗暗放出风声,要在曹操行篡逆时直接攻到雒阳城下,让曹操下不来台。
曹操不敢赌,自然是集结全部重兵在孟津到小平津一带,严防死守,务求不能让刘备一兵一卒在雒阳附近上岸。
曹营当中如今有数的擅守名将,都被调到了这一带防区。曹仁亲自负责雒阳城的守城事宜,徐晃负责守孟津渡口,李典乐进负责守小平津。
这是没办法的,哪怕刘备可能有诈,曹操也不得不接招,因为他不能让刘备直接搅了他的登基大典。
而刘备这一枪虚晃,吸引够了曹操主力,在稍稍东边一点拉扯出了足够大的空档,终于顺利按计划在成皋城东、洛水河口东岸找到破绽。
周瑜亲自率领精兵乘坐小船,悄咪咪在黎明前渡河,站稳脚跟后,就打算进攻虎牢关曹军的背后。
与此同时,关东战场方向的张飞和魏延,也早已得到刘备指示,就专挑这天从正面佯攻、吸引虎牢关守军的注意力。
因为曹仁和他麾下的主要精锐都被调走了,虎牢关加上成皋,主要由之前跟曹仁一起在许县的曹真负责。
为了曹操的登基大典,曹真就被推入了险境,正面要扛张飞、魏延,背后还要被周瑜背刺。
虎牢关之战形势危急时,曹真不得不向诸部将、幕僚求教。
最后他身边的谋士一致认为:“将军!张飞魏延虽勇,但虎牢关雄峻,他们靠正面强攻,一时是打不进来的!眼下对我们威胁最大的,还是从背后登陆的周瑜。若不击退周瑜,我们后路被断,围在这关城之中,迟早是死。
而且就算将军想在军粮吃完之前坚持死守,只要将士们觉得没希望,人心一散,关城还是要丢!为今之计,我军必须死中求活,带领主力趁周瑜立足尚未完全稳固,把他重新赶下黄河!这样才有一线生机!
就算打不过周瑜,大不了就突围回雒阳城。反正只要不击退周瑜,守虎牢关是没有意义的。”
曹真思来想去,觉得很有道理,就照着这个部署了。
他自己也想逃命回雒阳,不想留下来守关把命运交给别人,所以他就亲自带队去反击周瑜,也带走了虎牢关守军至少三分之二的有生力量。
他急匆匆从虎牢关出发,往成皋县的方向赶。
一路上,也确实听到诸多风声,还有成皋县的守将过来报急,说周瑜上岸后,略一休整,就带兵进攻成皋县城了,如今情况危急。
而且刘备军的船队还有直接从黄河驶入洛水的,进一步利用了洛水的航道切割曹军各部的联络。
曹真听了那么多噩耗,愈发焦急,同时也有些不可思议:“周瑜用兵,果然也出人意料,我还当他上岸后,会先包夹虎牢关,怎么反而去强攻成皋县了?
关隘狭窄,纵深不大,被前后夹击,不出数日就会崩溃。县城却有足够存粮,可以持久……难道他是想尽快在南岸占下一座县城,然后让源源不断的大军过来,再勾引我军主力去成皋野战?”
曹真思前想后,觉得似乎也只有这种可能了。
他觉得刘备肯定也不想强攻有大量重兵镇守的雒阳城,相比之下,如果曹军肯在黄河南岸跟刘备公平野战,刘备肯定很乐意。
而勾引曹军野战的最好办法,就是给曹军看到一点“刘备军已经站稳了滩头阵地,但面积还不大,努努力还有机会把刘备推下河”。
如果周瑜直接包夹虎牢关,把虎牢关打破,张飞魏延源源不断涌进来,刘备军进入河洛盆地的陆上通道彻底打通,那曹军看不到把敌人推下河的希望,也就不可能出来了。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曹真的脑补,事实上他会这么想,说明他还是不够了解敌人,甚至连自己的叔父曹操都不够了解——以曹操的多谋多疑,诸葛兄弟和周瑜如果用这招诱敌,想让曹军在河洛盆地里再跟刘备军打平原决战,曹操是绝对不会中计的。
曹操吃的亏已经够多了,绝对能看穿。
所以,周瑜做这一切,只是为了让曹真以为他会这么以为,只是预判了曹真预判的他的预判。
曹真找到了解释之后,也就愈发加速疾行,试图碰碰运气把周瑜推回去,实在不行的话,那就从成皋以南绕过去,夺路回雒阳,虎牢关就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