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798章 刚登完基就被摁在地上揍 (第1/3页)
诸葛瑾洋洋洒洒,举当年汉文帝、吕后和周勃等人的例子,以古喻今,并且推演得丝丝入扣,
足以证明今之刘备,在“不用担心先帝诸子”这个问题上,能做得比当年的汉文帝更加豁达宽宏。
而对于来投降的曹植而言,他要活命,最大的症结就在于“刘备会如何处置山阳王等先帝遗孤”,只要刘备能容山阳王刘熙,剩下的问题都是小问题。
曹植这种人的性命,不过是捎带着的,不值一提。
当然了,刘备如果非要赶尽杀绝,那也不是不可以,关键还是看他对这曹操、曹植一系列行为的定性怎么定。
诸葛瑾说完刚才的话题后,稍稍看了一眼刘备,想从主公的眼神中看出一些倾向性。
而刘备也眼神非常诚恳,流露出求教之色,诸葛瑾便知道,刘备是真的想听取大家的意见,看看怎么处理曹植,他心中并没有定论。
既然刘备自己还没有明显的倾向,那诸葛瑾还是可以帮他参谋一下的。
诸葛瑾便轻咳清了一下嗓子,然后用只有两个人听得清的音量低声问:“主公本意,是希望除恶务尽,震慑不臣,还是……”
刘备也没多想,嘴唇微动,同样音量极低地呢喃:“他既带了山阳王来,孤何必计较他的生死,但是,也不能由此导致天下野心家蠢蠢欲动,觉得弑君称帝都可以留下子嗣,这事儿,子瑜可有办法两全?”
“那我就知道该如何做了。”诸葛瑾已经摸清刘备的诉求,刘备追求的不是杀人,其根本目的还是震慑。
如果不杀人也能达到震慑的效果,那么从私人角度来说,留不留曹植的性命都行。
诸葛瑾稍微组织了一下思维和语言,然后换上光明正大的语气和音量,公开劝谏:
“主公,我以为曹植弃暗投明,代山阳王投奔主公,足以证明他心怀汉室,与其父不同,主公可以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不过,曹操涉及弑君,而且其篡逆之罪人所共知,如果给这种人留下子嗣的机会,难免会让天下野心家将来都蠢蠢欲动,不把篡逆之罪当回事了。
所幸,前日我偶读史书,见太史公曾记载项羽亡故之后,项伯等人诚心与项氏划清界限,请高祖赐姓刘。高祖也赦免了那些不再姓项的原项氏族人,足见高祖之宽仁,而那些人改姓刘之后,也确实不曾再有反复,也不曾令天下野心者蠢动。
所以,主公只要确保曹操众多子侄,姓曹的绝嗣,也就足够警醒世人了。”
刘备听到这儿,也稍稍回过味来,试探着确认:“那子瑜的意思,是让这曹植也改姓刘?”
诸葛瑾:“倒也未必是刘,曹贼本就是赘阉遗丑,他有什么资格姓刘?就算赐姓,他也不配姓刘,让他姓回夏侯,和曹腾一脉彻底划清界限,也不是不可以。
曹贼祖父曹腾,当年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这些人当年也曾参与过冲、质绝嗣之后,从河间王一脉引入桓、灵,以小宗入大宗。
如今看来,天下之坏,便起自桓、灵。这些年来,主公每与我论及此,莫不叹息痛恨。而将来主公再次以小宗入大宗后,便可比照当年光武帝追尊元帝为皇考。
光武中兴时,越过了成、哀、平、孺子婴四世,认为先汉之衰,便始于成、哀之时。将来主公再次中兴大汉,也可绕过桓、灵、少、怀四世,主公本就是少、怀两代先帝的叔父辈,与灵帝同辈,为桓帝侄辈。
而冲、质、桓三辈,都是兄弟相继,都是冲龄继位又早夭,才没有子嗣。主公论起宗室辈分,为冲帝侄辈,因此将来可追尊顺帝为祖父。
将来对于桓灵两代衰乱之世,也可以定性为始于曹腾、左悺、徐璜等人怀有私心,为了控制幼主,才从河间王一脉引入小宗。如此,光武帝中兴以来的这一脉乱世,都是从曹家始、至曹家终,最后由主公振臂一呼,勘乱反正。
而曹嵩当年便是卑鄙无耻,为求富贵,过继给阉人为子,他这一支,才有如此祸心。曹植要想活命,让他与祖、父决裂,重归夏侯氏好了。”
诸葛瑾一番话,比照当年刘邦处置项伯的办法,既做到了可以留下曹植的肉身性命,但又充分震慑曹氏一门,也会让天下后来的野心家,都看到曹操的教训。
偏偏他这番设计还很巧妙,因为桓灵时的乱世天下人都是有目共睹的,而曹操宗法过继后的祖父曹腾,当年就参与了拥立桓帝,参与了选择河间王一脉入大宗的决策过程。
诸葛瑾让刘备将来比照光武皇帝越过四世乱世先帝,追尊之前尚且治世时期的先帝做祖父也算是彻底把河间王一脉引入后的历史都否定了。
当然,这不是说河间王一脉就不是正统,而是说他们都是对乱世富有责任的,类似于西汉时被霍光搞掉的昌邑王(海昏侯),或者说后来的亡国之君。
这样一来,后世的《后汉书》(只针对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