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97章 主公之豁达,当过于刘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97章 主公之豁达,当过于刘恒 (第2/3页)

云马超。

    四人当中,马超的气度涵养是相对最小的,看这个清瘦的年轻人明明身负大罪,还敢对着他们这些身居高位的指指点点,顿时大怒。

    要不是刘备就在面前,他都要使出出手法剑术直接把这厮秒了。

    “主公!此贼无礼太甚,居然如此揣测主公,末将请为主公诛之!”

    刘备看了一眼马超,并没有说话,只是抬手制止。马超见状也立刻拱手站回原位,并不敢多话。

    “激将法,想要激主公自恃仁义之名,不敢做出那种事……”诸葛兄弟脑中,则不约而同闪过这么一个念头,但他们也都没说出口。

    这种话,说出来就扫了刘备面子,还是保持沉默比较好,让刘备自己决断,这样也不尴尬。

    刘备见环境一下子静下来了,也下意识顾左右看了一眼诸葛瑾,又看一眼诸葛亮。

    虽然二人没说话,但刘备都知道他们没说出口的话到底是些什么话。

    没办法,都共事十八年了,从建安元年到建安十八年,彼此思维作风都太熟了。

    刘备得到了诸葛兄弟无声的精神支持,清了清嗓子,自信而豁达地点评曹植:

    “你这孺子,说是无所畏惧,其实也不过是一求名,二求生罢了。此番来,看似不畏刀斧,但实际上,多半是想着‘如果本来就非死不可,那还不如死前得个义名’。

    能做到不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劝谏而牵连,而且这个被捞出来的人还是山阳王,传之后世史笔,还不得被写成敢作敢当的奇男子?

    如果求名之余,还能顺便求个生,那就更好了,所以你敢赌孤不凌弱小,也不屑于觉得山阳王有什么威胁——被孤猜中了吧。”

    刘备这番话,让原本昂然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姿态的曹植,也重新收敛了起来。

    至少原本那副无所谓的淡然、从容,已经随着刘备的点破,消散了七八分,取而代之的是再次患得患失起来。

    因为刘备真说中了。

    曹植此番来,除了父亲让他来,他自己也愿意来,一个关键就在于他知道“如果不去,将来也会死”。

    所以哪怕今天撂狠话、说大实话,敢捅破天去,最多也就是比原本早死一会儿,但好处则是有可能留下史书名节,将来后人提起他时,更觉得他轰轰烈烈。

    这就好比如果一个明朝的大臣,明知非死不可了,但死前可以骗一顿听廷杖并且保证写进史书的话,那就干呗,反正稳赚不赔。

    曹植没想好怎么辩解,最后一咬牙,还是不辩了。

    “太尉果然有识人之明,在下的心思,还有家父的心思,都被太尉看透了,既如此,今日无话可说,反正人我已经带到,想来太尉是不屑于担心山阳王了。”

    刘备没有再回答,而是哈哈大笑起来,似乎是不屑再自证。

    最后,还是诸葛瑾站出来说话,帮刘备圆回了场子。

    当然,他可以保证,自己想说的话,绝对是符合刘备需求,也符合刘备本心立场的。

    只是刘备自己或许都没他想得那么透彻、那么逻辑清晰,所以需要嘴替帮他解释清楚。

    “曹子建是吧,你的文名,我倒也略有耳闻。今日之举,实在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太尉之海量,便是与当年孝文皇帝相比……文皇帝尚且不惧吕后安排的人,太尉又岂会担忧曹贼安排的人。当年那些变故,也不过是周勃、陈平枉做小人罢了。”

    刘备和曹植、诸葛亮,听了诸葛瑾这句话,同时都是眼前一亮。

    这话说得太妙,太漂亮了,一下子解开了这个死结,还把道理都说透,也确保了双方的互信。

    这句话,没点历史功底的人乍一听或许反应不过来,但这几人都是反应的过来的。

    当年汉室诛诸吕的时候,周勃夺军,扫除产、禄,尊立了文帝——这段历史不用多讲,前几年陈琳还在官渡之战前的讨曹檄文里,开头第一段就引用了,所以时人都熟得不能再熟。

    周勃立了刘恒之后,还干了什么呢?就是把惠帝遗留的两个儿子,说成是吕氏派人掉包进宫的,其实是吕氏的血脉,然后杀了,以绝后患。(当然汉朝的官方宣传口径,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