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穷要张狂富要稳,生不鼎食死鼎烹 (第2/3页)
。
所以如今天子被杀,理论上曹操当然应该挑一个刘协的儿子来立。
刘协原本的长子名叫刘冯,但是在建安五年、官渡之战前就死了。史书没说其母亲是什么,但估计不是皇后伏寿生的。
因为那个时间太敏感了,建安五年,官渡之战前,刚好是董承案发、董承和董贵人都被杀害的时候。董贵人当时肚子里已经有孩子了,自然是胎死腹中。
这个刘冯,也很有可能是董贵人之前所生,但按照史书,刘冯并不是被定罪杀死的,而是病死,那说不定就是曹操让人用下毒之类的手段,让孩子夭折。
刘冯之后,刘协又生过好几个儿子,其中两个是皇后伏寿所生,但是在前几个月伏寿被曹操毒死后,曹操也想过把这两个孩子一并毒杀——
原本历史上,皇后伏寿是被问罪幽禁而死,所以她生的两个孩子也可以被株连,曹操是公然杀皇子的。
这一世,伏寿死时没有问罪,对其儿子的处置,自然也要缓一缓。如果一下子毒死太多人,也容易引来外界怀疑。
所以曹操在伏寿死后、刘协死前,只来得及毒死这对夫妻所生的两个孩子中的一个。另一个一直拖到刘协也死了之后,才在七月份急急忙忙毒死。
之所以从六月中旬到七月初,曹操一直没敢议立新君的大事,只敢一边以丞相监理全部军政事务,一边给皇帝治丧,为的就是把这个孩子斩草除根。
这孩子的亲生父母都死在曹操手上,曹操怎么敢让这种人上位?
伏寿亲生的孩子全部毒死完之后,刘协就只剩下另外四个妃子所生的小儿子了,分别是济阴王刘熙、山阳王刘懿、济北王刘邈、东海王刘敦。
这四个孩子都是前一年、建安十七年刚刚封的王(原本历史上就是那一年封的),他们全都出生在官渡之战后,而且年纪都比伏寿生的那两个更小,母亲也都是曹操给刘协找的女人,但并没有曹家的女儿。
这四个孩子里,年纪最大的也是建安八年出生,现在虚岁十一。最小的建安十四年才出生,虚岁五岁。
这种战乱之世,刘备都打到河内了,让一个小孩子当皇帝,那不是开玩笑么。
众人沉默了许久,荀彧才咬了咬牙,硬着头皮表态:“值此战乱之秋,幼主继位,必然主少国疑。非要立的话,也只能以长幼而论。先帝诸子都还是童稚之龄,也看不出贤与不贤。”
其余众人,听了荀彧的意见后,都偷偷看向曹操,想看看荀彧这番投石问路的话,究竟会激起何种反应。
立年纪最大的,那就是虚岁十一的刘熙了。
而曹操并没有立刻评价荀彧的话,只是哆嗦着摸着自己的胡子,场内氛围死一样寂静,让所有人心情压抑,大气都不敢透。
过了很久很久,曹操似乎是从荀彧的话里,断章取义地找到了一两个能为自己所用的点,缓缓开口道:
“文若有一点倒是说得很对,到底是老成谋国——至此四方扰攘之秋,让一童子骤得神器,岂不是如小儿持金过闹市,反而害了他们!”
郗虑、司马朗、司马懿等人,听了丞相这句语气森然地表态,心中也都惊骇,他们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丞相和令君之间,对于天下根本的问题,已经出现了分歧。
而曹操说完一句话后,也没有立刻继续说下去,显然是在等待荀彧的反应,想看看荀彧会不会立刻激烈反驳。
但荀彧却又沉默了,显然是不打算“主动防御”,也不打算“主动劝进”,只想等曹操自己把话彻底挑明,他才会劝。曹操如果想继续和稀泥,让别人出头,那荀彧也会继续沉默。
曹操看了荀彧这样子,心中也颇有几分不喜。
文若虽有王佐之才,但做事没有魄力,不敢孤注一掷。
曹操想了想,又说道:“先帝历经了那么多年磨难,最终也没能否极泰来,反而死于劫持者之手,可见天命已移,汉祚当终。
如此战乱之时,十岁童子就算坐上了那个位置,也不过是为其招来杀身之祸。其余宗室近支,也无德才威仪可立之人……”
曹操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暗示已经足够明显。但他毕竟还是稍微要点脸的,希望这最后的临门一脚,还是有人能为他代劳。
他看了司马懿一眼,司马懿也有点领会,但终究不是很敢,于是先出言铺垫附和:“丞相所言甚是,如今天下,还有几人食汉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