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关云长再临虎牢关 (第2/3页)
跟上,掐断南岸敌人的水路后路,彻底围困逼降。
同理如果北岸诸葛瑾推进得太快,遇到背靠黄河的坚城难以拿下,他也能等南岸的关羽追上进度。
反正按照这套打法配合下去,只要刘备军有绝对的人数和装备优势,同时也保持住士气优势。一路平推下去,除邺城和虎牢关以外,其他华北平原上的肥肉迟早是可以吃干净的。
关羽绕过濮阳之后,沿着黄河岸边一路拿下南岸的关键渡口延津、白马,并且拿下平原上的腹地县城离狐、燕县、长垣、匡亭、平丘。
这一切,都是在四月份完成的。
曹操在兖州北部,只剩下被三面包围的濮阳这么一座孤岛。在兖州中部,也只剩下陈留、封丘、酸枣、官渡等一片区域。
换言之,除了濮阳、陈留这样的重镇关羽没去打,其他平原上的软柿子,都被关羽绕路捏得差不多了。
关羽的军队,距离虎牢关最近的地方,已经不足一百里。
……
关羽、张飞在黄河以南逐步推进的同时,整个四月、五月期间,诸葛瑾和赵云马超周瑜,在河北战场当然也不会闲着。
诸葛瑾去年就已经把曹军逼到邺城、邯郸周边这一圈地盘了,开春农忙结束后,他再接再厉,一个月内就把更多县城逐步蚕食掉。
四月底时,赵云和马超的兵锋终于抵达了邺城城下。
而夏侯惇本人,也集结了绝大多数的河北曹军,准备依托邺城死守。
同时也确保邺城退往太行山、经壶关回到并州的交通要道,避免将来被彻底围死,没法撤退。
因为夏侯惇的兵力有限,诸葛瑾的攻势又如水银泻地,遍地开花,所以夏侯惇也只能是选择性地挑一些后路保护。
从地图上看,曹军在邺城将来不支时,要想后撤,主要有三条路可选。
第一条就是沿着陆路,从邺城撤往壶关,再由壶关穿越太行山,进入并州地界。
第二条就是往南经过黎阳,走黄河水路逆流而上,撤往雒阳或河内。
当然,去黎阳的路上,也能稍微往西南方拐一点,沿着陆路进入司隶的河内郡。
河内地区位于并州的正南方,但是太行山往南蔓延到河内一带时,因为越来越靠近黄河,山势已经没有北边那么陡峭了。从魏郡去河内的道路,相对好走一些,需要经过朝歌、卫辉一带,也就是后世的鹤壁、新乡等地。
不过也正因为这条路好走,如果到时候夏侯惇手上的陆战兵力,已经不足以支撑与赵云马超的野战,那他就未必敢走了。
他需要考虑如何避免自己的军队在丘陵地带撤退时、被赵云的追兵截杀。
所以实际算下来,夏侯惇只有两个安全选项,一个是往正西经壶关撤过太行山,一个就是走黎阳,沿黄河去河洛、河内。
作为攻城一方的诸葛瑾,在兵临邺城后数日,便发现邺城坚固,城内还有好几万曹军的死硬嫡系死守,暂时没法强攻。
所以诸葛瑾也自然而然想到,先把夏侯惇的退路,尽量能切断多少是多少。
诸葛瑾跟周瑜一合计,也很快分析出,夏侯惇一共就两条可行的退路,最后周瑜就建议诸葛瑾挑南边这条先切断。
周瑜是这么分析的:“司徒请看,邺城退往壶关的路,沿途已是太行余脉,易守难攻,地势险要,我军要切断这条路相对不易。
就算切断了,因为夏侯惇退回壶关的路程不算远,我们却不能千日防贼。一旦哪天他孤注一掷要突围,只要打我们一个猝不及防,争取到半天一天的时间差,就够他撤往壶关了,所以断这条路相对而言收益小难度大。
而断夏侯惇通过黎阳上黄河的那条路,就容易得多了。邺城往南去黎阳,都在平原之上,适合我军优势军团穿插切割,而且我军有水军优势,要控制黄河水面非常容易,远比死磕太行山好得多。
请司徒下令,我愿与赵将军配合,赵将军攻黎阳,我控制黄河水道,水陆并进,把河北残敌与河内、河洛沟通的道路斩断。”
诸葛瑾也是这么想的,于是和周瑜一拍即合,便留下太史慈、马超继续对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