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天子逃亡,险阻重重 (第2/3页)
接应。到时候太尉的骑兵绕过濮阳、陈留坚城,不顾粮道直扑虎牢关外护驾。
再以周瑜的水军,沿黄河逆流而上,通过虎牢关以北的黄河河面,接应陛下。那么,只要陛下能行到虎牢关以西的黄河河面上,后续就不用担心了,就安全了。”
刘协听着听着,眼神也不由亮了起来。
原先他很茫然,觉得往东逃离曹操的控制区,是件千难万难的事情。他完全摸不着头脑,找不到思绪,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
但被耿纪这么一拆解,把一个无从下手的大事,拆分成了好几个分阶段的小目标,这事儿看起来就靠谱不少。
原来,自己只要能上船,逃上黄河河面,顺流而下。
然后,也不用真的从河面上突破曹军在虎牢关以北的河面封锁,他只要开船到虎牢关以西几十里的地方,等着周瑜的水军突破曹操的巡河封锁队,主动把天子接走就行了!
这么一看,水陆并行,最短只要走上一百五十多里,就逃出生天了!而且,不用经过任何雄关险隘,也不用亲自打破黄河水面上的封锁线!
这事儿有搞头!
刘协的心,变得无比热切,他从来没看到希望离他那么近。
内心燥热了许久,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好好想想,最终刘协还是很快发现了几个问题。
不过这次他已经没那么颓废了,而是摆出非常积极的心态,想跟耿纪探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就算只要水陆交替,往东行一百五十里就可能逃脱,那也不是容易做到的。朕又如何找机会、找借口出城呢?又如何弄到船只,在黄河河面上航行完这段路程呢?
曹操不会轻易许朕出城的,就算出城,也不会放朕前往孟津渡这样的港口要隘的。”
耿纪听到皇帝的这个疑问时,稍稍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一咬牙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此事倒也不难,臣和韦晃谋划月余,帮陛下想到了一个出城的借口,而且曹操肯定是会破例答应的。”
刘协不由一喜,连忙说:“哦?卿速速说来听听!只要可行,卿便是大汉中兴的功臣!朕许你将来必能位列三公!”
耿纪已经是九卿之一的少府了,刘协要拉拢他全力卖命救驾,当然也就许诺了三公的荣衔。
三公已经被曹操废了,但是没关系,刘备那边还保留了三公。只要刘协逃出去,正式宣布恢复三公制度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耿纪这才说道:“陛下可以向曹操表示,愿意立其女为皇后,但伏皇后新丧还不满两月,连断七之日都没到,其尸骨未寒,陛下可以说自己夜被梦魇所困,想要出城去北邙山祭奠伏皇后,然后再回来另立新后,以求心安。
而只要陛下出城往北,到了北邙山,臣和韦晃作为帮助曹操劝陛下立其女为后的功臣,或许有机会随行,负责监视、保护陛下。到时候,哪怕随扈兵马不完全由我们掌握,但我们至少可以找个机会,让陛下偷偷溜掉。
然后陛下就沿着北邙山中小道,以快马快速往东奔逃,可最快速度抵达洛水与黄河交界之处,也就是成皋城西。
到了那里,陛下再想骑快马逃跑,便不可能了,因为必须渡过洛水。但臣可以提前安排伪装成民船的轻快小船,在当地提前隐蔽。陛下抵达后,立刻就登船,由洛水口顺流汇入黄河往东再行数十里,就有可能得到周瑜接应——
当然,前提是我们确实联络上了大宗伯,约定好了日期,周瑜也确实以水军来接应,提前打破了曹军在虎牢关以北的黄河河面封锁线。”
耿纪把他和韦晃商量了一个半月的计划,彻底和盘托出。
刘协越听越觉得这事儿有戏,似乎完全照着执行,就真能逃出生天了。
祭奠皇后伏寿、以求换个心安别做噩梦、然后才好安安心心立新皇后,这个出雒阳城去北邙山的借口太完美了!
不过,代价也是很沉重的……跟随了自己十几年的发妻,被曹操害死了。自己最后居然要借助发妻之死,以祭奠她为名,才找到逃命的机会。
他刘协,需要靠妻子的死来逃命!作为男人,实在是丢人。
他也忍不住想,要是皇后没死呢?是不是自己就跑不了了?这些计划,也就从头都没有可能性了?
想着想着,刘协不由又伤感叹息起来。
耿纪见皇帝伤心上了,不由有些急切,连忙劝他赶紧做决定:“陛下!臣借故支开左右,与陛下私聊,名义上是为了保全陛下的颜面,若是耽误太久,曹操安排的近侍必然怀疑!此法可行与否,还请陛下尽快决断,不可拖延了!”
被这么一提醒,刘协也猛然醒悟,觉得不能再优柔寡断了。
但是,他作为皇帝,也本能地反感臣下催促自己。这些年来,他已经潜意识里形成了一种思维惯式:只要是催着皇帝做决定的,那都是欺君之臣。自古只有皇帝乾纲独断的,哪有做臣子的催逼皇帝的?
加上刚才耿纪开出的条件,刘协多长了个心眼,突然就想到一种可能性:
“嗯?耿少府,你倒是图穷匕见得快,朕差点忘了,你肩负的使命,就是帮曹操劝说朕,立他的女儿为新皇后吧!原来是在这儿等着给朕设计呢!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