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曹操的绝地挣扎 (第3/3页)
离开雒阳么?会不会下次孤一走,雒阳就重陷混乱?”
曹操非常直白地把自己最担心的问题,直接摊开到台面上,跟荀彧商议。
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只有自己本人回到雒阳,才能镇住雒阳的场子和局面,自己一走,雒阳就会重新乱”。
原本历史上,曹操统治的后期,之所以对外扩张乏力,打孙权、马超、张鲁,跟刘备的汉中之战,这四次用兵都是虎头蛇尾,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后期的曹操根本不敢离开邺城或许县太久。
越到后期,曹操一离开中枢,内部就容易有人跳出来反他,一开始他能离开一两年,后来只能离开大半年,甚至小半年。
这么短的时间,曹操的用兵周期也就被切得稀碎,基本上打一场小胜,就得回朝邀功,镇住后方的野心家。
而如果遇到历史上跟刘备打的那场汉中之战,几个月之内没取得胜利,甚至小败,曹操也只能捏着鼻子退兵。因为他知道再长期相持下去,哪怕自己战场上没输,政治上也很可能输,他背后就是一个炸药桶。
现在曹操面临的情况,显然已经比历史上汉中之战输给刘备后更加危急数倍,曹操哪里还敢再轻离雒阳?
但问题是,前几年天子刘协被迁回雒阳时,早就已经明确表态过:从许县回雒阳,是应该的,雒阳本就是大汉国都,只是之前年久失修,被战乱破坏,才暂时去许县住了几年。但只要此番回到了雒阳,朕就再也不会离开雒阳!
荀彧对这一点是非常深知的,而且这两年里,他还多次入宫安抚过刘协,尤其是当曹操战事不利时,刘协都会召见荀彧,旁敲侧击地问荀彧情况。
而荀彧也每次都向刘协保证:魏公不会让陛下再受舟车劳顿之苦的。
现在曹操又动了“如果战局又有不利,雒阳受到威胁,就再次迁移天子”的念头,那荀彧如果支持了,岂不是打了他自己的脸?他在天子面前数次保证,都成了欺君。
这个问题不能含糊,荀彧只能是坚持跟曹操讲原则:
“丞相!三思啊!陛下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此生绝不离开雒阳,绝不再迁都了!如果非要坚持,那……后世史笔如铁,丞相又何以自明其志?何以证明自己和……和董卓不同。”
曹操听到荀彧口中说出“董卓”二字时,脸上的法令纹和其他皱纹,都不由自主抽搐了几下,显然是在极力压抑愤怒。
他强忍平复了许久,才说:“孤也不是非要陛下迁都,只是怕朝中有奸佞,想要里应外合!如果刘备的兵马明年再逼近,谁敢保证雒阳朝中,没有人和刘备勾结?
如果孤不迁移陛下,但朝中有奸佞、趁着刘备军逼近雒阳时,偷偷劫了天子,去和刘备会合呢?孤身负天下军国重担,又不能始终留在雒阳盯着、保护陛下不被奸人劫持。把天子放在离刘备太近的地方,那就是在给宵小之徒机会!”
荀彧被曹操这番异想天开的担忧,也是惊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原来丞相都已经在担心、当刘备军最终逼近雒阳时,会有人里应外合劫了天子去投刘备么?
还别说,这种事情确实是有可能有人尝试的,只不过能不能成功就另说了。
丞相留在雒阳,负责宫禁宿卫的军队,岂是吃干饭的?但不知道那些近卫将领里,有没有人被反对丞相的朝臣收买,或者有没有可能被天子临时借故支开……这些可能性应该也不大。
荀彧思前想后,还是劝曹操道:“丞相!若只是担心有人想里应外合劫持天子投刘备,只管加强宫禁宿卫便是了,但万不可迁都啊!
最多给宿卫将领更灵活的权限,允许他们发现情况非常时,便当机立断,将试图闯宫之人全部斩杀,也就是了,不可小题大做。”
曹操听了,揉着太阳穴,还是觉得不甘心,他总想再上点强度,确保刘协不敢狗急跳墙。
这是曹操阵营眼下最大的命门了。前线的城池,后续还有可能会丢,但这些都不是最大的威胁。
只要刘备没打进虎牢关,没打破雒南三关,没逼近到雒阳城下,就绝对不能让皇帝有一丝半点逃跑投刘备的机会。
宫禁、安保必须加强,给宿卫将领的权限也要更灵活,一切都必须加码!而且要便宜行事。
——
PS:非常抱歉这三天在准备新书,还整改了一稿。所以这本断了一天,用了张请假条。
想的东西太多,两本交织着想,切换思路切不回来。
好在新书稍有点眉目了,选题应该是可以的。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北宋末背景(但是带点水浒江湖元素的世界),先跟方腊、宋江、六贼斗争,再搞赵构,打金人,
暂时还没定完本时间和开新时间,但我尽量衔接,不让大家等。
感谢大家的一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