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79章 南北两开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779章 南北两开花 (第3/3页)

内最大的坞堡土豪势力,曹操就是看中的李家那几千上万的家丁,才让李典家族的人做高官封将军。

    汉末的时候,微山湖还没有形成,但是在山阳郡和济阴郡的边界上,另外有一个大泽,名叫巨野泽,这个大泽后来到了唐宋之际,就演变成了水泊梁山。

    但凡看过《水浒传》的看官,基本都能对当地的穷山恶水有直观认识。

    所以诸葛亮指出,如果让关羽深入敌后切割,那就得绕过巨野泽为代表的一大片沼泽区,直接从济阴郡最西边往北插,一口气割下来整整三个郡。如果指望从这三个郡中间一点点吃,那反而是不现实的,只会愈发深陷泥潭。

    这种烂地,要么不拿,要拿就得一口气全拿,不存在拿一半。

    而赌得越大,风险自然也就越大,非关羽这样的名将,怕是不可能快速完成这样的任务。

    刘备听完后,眼神也是一亮,很快做出了决断。

    “二位之意,孤已知之,如此重任,若是换了旁人去执行,孤还真不放心。但若是云长能去,定然能马到功成!

    孤素知云长在敌军中的威望,尤其天下豪强盗贼,闻其名便颇受震慑。孤再设法为其调度后继,可保万全。

    而且方才提到的‘云长的胜利,需要以我军在河北的不败、至少是不退为前提’,这一点也只是看似有风险,实则安如泰山。孤相信子瑜和子龙在河北,绝对能够顶住曹操!只要云长打到了黄河岸边,对岸的土地不可能不是依然掌握在我军手上!所以此事便这么定了吧。”

    听了刘备这番分析,诸葛亮反应很平淡,似乎早就料到了,而徐庶则是微微惊讶了一下,随后暗叫侥幸,自己刚才的建议似乎是歪打正着了。

    如前所述,徐庶的建议,确实是有风险的,这个风险关键就在于“我军深入敌后断敌后路的军队,本身也可能被敌人断敌后路”。

    这就有点类似于下围棋时的打劫,攻入劫眼的棋子,本身也是差一口气就会被围死的,这时候就看双方谁的气长,这一口气不能断,打劫就打赢了。

    徐庶建议的时候,只是觉得这么搏一把挺有希望,但他并没有真正算过“打劫双方谁的气长”这个问题,真要落实执行,还得刘备诸葛亮谨慎评估。

    而刘备正是因为对二弟太了解了,所以立刻判断出,如果跟曹操在兖州中部三郡“打劫”,关羽的“气”肯定比被切断的兖州三郡的曹军的“气”更长。

    刘备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就是关羽历史上对于“群盗”之流的号召力太强了——原本历史上,关羽在襄樊战役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然后宛雒群盗纷纷响应,最远甚至有到河北的豪强群盗都主动响应关羽,为其支档,遥领其印绶、遥受其节制。

    这一世,虽然前些年荆北战场的战役发展形势,跟原本历史有了很大出入,宛雒地区的百姓,也没有因为汉中之战的转运徭役而被逼得活不下去纷纷响应。

    但刘备对关羽的认识,却还是非常清晰的,他知道自己这个二弟,在天下“群盗”之间的号召力。

    而山阳郡、济阴郡境内的曹军,说白了有大量的地方豪强势力,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李典,虽说李典现在不在当地,被曹操拉去河北了。但巨野泽、菏泽等大泽周边的地方坞堡势力,说白了就是对曹操听调不听宣的“群盗”。

    关羽只要断了他们的归途,把他们和曹操直辖领土之间的联络切断,再以攻心之法威慑,这些“群盗”还不直接被吓得投降?

    哪怕不是瞬间投降,但他们在投降之前所能憋的那口“气”,肯定是不如主动发起“打劫”的关羽的那口“气”更长的。

    当然,刘备在算这盘围棋的“气”时,也需要算到被围曹军北侧那一面的“气”,理论上来说,即将被围曹军的北侧“气”都是由诸葛瑾和赵云率领的刘备阵营河北军来断的。刘备默认诸葛瑾和赵云足够靠谱,能一直把那一面堵死,不用担心漏气被敌人接回去。

    想明白这几点,刘备就知道这事儿齐活了。

    就这么干吧。

    当然,刘备这边也得配合,他也得赶紧亲自调集一部分援军去填补梁郡睢阳一带的防线,这样才能让关羽的部队无后顾之忧地舍了睢阳直接北上、轻装疾行穿插,趁敌不备把曹操治下的兖州凸出部彻底削平。

    刘备也是说干就干的脾气,当即让三弟把魏延部单独抽调出来,立刻派去睢阳战场,而让张飞自己兼顾许县和陈郡两处的进攻任务。

    并且关照张飞最近佯攻不能停止,一定要死死黏住曹仁、曹真和孙权。这样曹军在兖州方向才能被拉扯出更多的空档,为二弟的突破制造机会。

    这边做好了万全的配合准备后,不过两天时间,刘备的新命令也送到了睢阳前线的关羽手中。

    关羽一看大哥的军令,还有附随的诸葛令君的私信,交代了具体如何推进、如何攻心的细节要领。

    以关羽的军事才干,自然是立刻就领会了作战意图和精髓,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