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71章 馆陶鏖兵,进退两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71章 馆陶鏖兵,进退两难 (第2/3页)

的位置,在缺口内侧布置半圆阵,只等敌军一破栅栏入内,就从三面攒刺跟敌军肉搏。

    周瑜手持着铜质的圆筒望远镜,居高临下远远俯瞰战场,对整个战场的形势把握得非常精准。基本上哪儿稍稍露出一点曹军能破墙的苗头,他都能提前观察到,然后立刻做出应对。

    以至于曹军打了很久,始终找不到任何可以捡漏的点。

    有时候明明好几处遍地开花、几乎同时突破了敌军营墙,曹军一线将领们还暗忖或许能趁乱捞到一个敌军回防不及、调度失措的空档,扩大战果进一步撕裂敌阵。

    但每次突破之后,等待他们的都是大群的长戟兵严阵以待,把缺口堵得严严实实的。冲进去的曹军刀盾兵往往又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伤亡,才能换来站稳脚跟、让后方的曹军长枪兵涌进来列阵对刺。

    这种情况在曹将们看来匪夷所思,因为以往这种战线绵延好几里地的攻坚战,只要敌营栅栏被攻破的位置多了,敌军总会顾此失彼,挂一漏万,留下几个空档被进攻方揪住痛打。

    世上怎么可能有人做到滴水不漏、那么长的防线依然处处堵漏严谨的?

    这不科学!

    不过,好在乐进和李典的猛攻最终还是取得了收效。

    徐盛在前线左支右绌拼死抵挡的同时,后方坐镇全局的周瑜,通过长时间的审慎观察、冷静评估后,终于作出判断:第一道防线是时候放弃了。

    “让神臂弓队全部撤退到第二道防线!弓箭手队半刻钟之后也开始后撤,斩马剑队断后。必要的时候动用骑兵在营内反冲锋一波,迟滞敌人的追击。”

    周瑜的命令刚下达时,旁边的部将、幕僚还有试图劝说的,好几个人嘴唇微微动了一下,但最后还是放弃了,直接去执行了周瑜的命令。

    在这些部将看来,要想在第一道防线继续扛住曹军更多时间,完全是做得到的。但如果把神臂弓队全部撤下来,一线的支援火力密度会大大降低,那剩下的近战兵,就绝对扛不了太久了。

    但周瑜的这个命令的意图,大家也是完全能理解的。因为如果一味追求火力密度,让神臂弓队也拖到最后,一旦第一道防线全线失守,远程兵种在后退重新布防的途中,肯定会遭受追击砍杀,做不到有序撤退了。

    很快,依托第一道营墙的弓弩手们,开始按兵种分批撤退。过程中,周瑜又补充了一道命令,对于那些已经顶不住,要后撤放弃的墙段,让士兵们在撤走时再放一把火,把木栅栏尽量能烧就烧掉一些。

    这样既可以用火焰迟滞敌军,也能避免这些防御工事被敌人夺取后,成为敌人的掩体。

    这道命令也很快被非常高效地执行了下去,诸葛瑾大营的外围木栅栏本就不是挑相对防火的好木料造的,很多木头都跟干柴差不了多少,甚至有些非常疏松多孔洞,也就很易燃。

    事实上,刚才攻营的时候,曹军也有放火箭掩护,成片的火箭也着实点燃过不少木栅栏和营门,对曹军当时突破第一道防线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而周瑜让自己人有组织、有秩序的放火,火势蔓延的效率就更高了。

    还有些士兵特地把营中散落的干草料、和别的废弃易燃物都简单收罗收罗,堆到即将要放弃的栅栏墙根,点起一堆大火,然后趁着火势阻敌赶紧后撤。

    “诸葛瑾和周瑜居然放火了?莫非有诈?”

    前线的乐进、李典打着打着,眼看要冲垮敌人第一道防线了,突然看到防线上越来越多的地段冒起火势,他们也不由稍稍惊疑,连攻势也放慢了一些,唯恐有什么诈没看出来,冲太快着了敌人的道。

    而就在乐进、李典惊疑不定之后,不到一盏茶的工夫,远远在后军督战的曹操本人,乃至来到河北战场的几个重要曹军幕僚,也都注意到了这一情况。连曹操本人一开始都微微被吓了一下,以为敌人有诈。

    “周瑜的营垒为何会起火?是我军弓弩手的火箭引燃的么?火箭不会一下子引燃那么多地方吧?远远看去怕是有不下五六处火场,不,怕是有七八处了!”

    曹操见到这一幕,都惊疑得微微有些神经衰弱了,主要是敌人是诸葛瑾加周瑜,一旦火起,他总觉得有什么阴谋。

    不过好在曹操身边还是有明白人的,比如一直跟随夏侯惇在河北的荀攸,今日也陪着曹操亲临战场,观察敌情。

    荀攸看过之后,强行镇定下来,仔细揣摩了一下细节,这才安慰曹操道:

    “丞相放心!观火势并不甚猛烈,何况那些阵地都是双方交战搏杀、争夺良久的,之前我军早已箭雨攒射过很多轮了,也多有用到火箭。

    若是敌军蓄意设下陷阱、布置大量引火之物,为何刚才一开始进攻时,没有被我军的火箭引燃呢?所以这些火肯定是周瑜顶不住了、要后撤到内营,这才临走放一把火,暂时拖延阻挡我军的追击!

    请丞相立刻下令,稳住众将人心,切不可被这些小火动摇惊疑!”

    曹操被荀攸这么一点,也醒悟过来,连忙拍大腿决策,就按荀攸吩咐的做。

    传令兵们骑着快马在战场上奔驰,很快来到军前,也找到了乐进、李典等将领,跟他们说了丞相的判断。

    乐进、李典受到鼓舞,一开始的怀疑也渐渐消散,攻势也重新变得凌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