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河北决战,大幕拉开 (第2/3页)
军的侦查。
所以一直到十七日清晨曹军发起大规模攻势之前,曹操都有相对精准地掌握敌情动向,也知道直到开战前夕,诸葛瑾手头大致有多少直属兵力,可以投入第一波的战斗。
“诸葛瑾此番反应虽然迟钝了些,但也算中规中矩。昨日他还是连夜召回了原本在邯郸的赵云部。不过看样子,赵云也只是仓促把骑兵拉了回来,他的步军是赶不上此战了,形势对我军而言,也还算可以接受。”
曹操在临战前的最后时刻,如此评估了一番战场局势。
河北的刘备军,大致七八万人,如果赵云完全没赶回来的话,诸葛瑾和周瑜只有四万多人,但是现在赵云的骑兵回来了,会战的敌军总兵力可能会回升到五六万人,还有一两万步兵应该是被隔在了邯郸以北。
曹操全军有二十二万人,当然这二十二万人不可能一天之内同时赶到战场。但二十二万打五六万,短期内歼敌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丞相,下令吧,今日之战,该当如何调度部署?”临战时刻,随着旭日渐渐东升,诸将都来到曹操的中军帅帐,请示具体作战方略。
曹操让近侍掀开帅帐的门帘,让晨曦洒进来,看着地上的阳光,沉稳地说道:“子廉!文烈!你们各领一支骑军,迂回到馆陶以东、白沟河下游东岸,择略有丘陵林木之地埋伏。
如若一会儿我军大破诸葛瑾,诸葛瑾当日便败退后撤,你们便趁机拦截,截杀其溃兵!”
曹操一边说,一边指着地图示意。
原来,这一带的平原上,主要的水系就是白沟河。白沟河是沿着西南、东北走向流淌的,这一点跟河北平原上大部分河流都一样,比如最著名的漳水、漯河都是这么流的,不足为奇。
馆陶县城位于白沟河的东南岸,因此今日的决战战场,注定也会在白沟河东南岸打响,河流对侧的西北岸,诸葛瑾完全没有部署兵力,曹操也不用去费心围堵,他知道诸葛瑾如果真打败了要逃,是不可能渡过白沟河走西北岸的,最多就是坐粮船顺流而下逃跑。
如果诸葛瑾败了之后敢渡河,曹操靠西北岸的少量牵制部队就能半渡而击将诸葛瑾灭了。而如果诸葛瑾不渡河,只是直接坐船顺流而下,曹操前些日子在魏县的时候,也有在白沟河上游秘密准备了不少火船火筏。
曹军的水军虽然战力不济,但是靠着上游之利,提前巨量囤积火攻的耗材船筏,威力还是颇为可观的,诸葛瑾想跑,曹操绝对能在各个环节制造混乱,让诸葛瑾溃不成军。
不过,曹洪、曹休听了曹操的这番吩咐,心中却都是一惊。他们没想到曹操居然那么大魄力,都不让他俩参加一会儿的正面战场攻坚战,已经想着“正面击败诸葛瑾后,如何追杀残敌”上了。
这么自信么?决战都还没打,已经在考虑如何“除恶务尽、避免纵虎归山”了么?
曹洪资格老,便忍不住劝说、确认道:“丞相!让我等提前去下游埋伏,那正面战场的决战兵力不够怎么办?为稳妥计,还是要做两手准备呀!”
曹洪已经尽量说话措辞委婉一些,希望曹操多想想“如果一两天内,没有正面打崩诸葛瑾,又该如何调整”。
而以曹操之谨慎,显然也提前深思熟虑过这个问题,只是刚才时间仓促,一开始没提到罢了。
既然曹洪问了,曹操也好整以暇地表示:“我自然另有准备,如此大战,岂会完全指望一鼓而下?所以这个部署,只是针对这两日能快速破敌的情况,如此安排的。
如果两日内无法破敌,我军便改为包围诸葛瑾,环营快速建设长堑、甬道,做好围点打援的准备。
我军如果完全暴露在旷野之中,拖延时日,一旦刘备麾下其他各路兵马来救诸葛瑾,我军腹背受敌,被内外夹击,形势必然不妙。
所以,只要速攻无法马上破敌,就要立刻准备打援,这样哪怕其他敌军赶来,我军前后有两道营墙可以依托,又能确保围住诸葛瑾断其粮道,到时候就能逼得敌军转守为攻,由敌军承担攻营的不利。”
曹操这番部署,也算是兵法正道了。历史上这种平原上的大兵团对战,初战无法快速决出胜负时,双方转入对峙守营,往往能逼着敌人扮演攻营的角色,承担额外的伤亡。
十二年前的官渡之战时,袁曹两军也是互相扎营固守对峙,这并不奇怪。
只不过这次,曹操就算第一波拿不下、不得不转入围点打援,他的时间也依然比较紧迫——
因为曹操如今在别的战线,是非常空虚的,他是抽调了好几个战区的战兵来进攻诸葛瑾,这就得防止刘备围魏救赵。
所以哪怕围点打援,曹操最慢也要在一个多月之内解决战斗,否则其他方向就有可能出现大崩溃。
曹操不知道馆陶大营内,诸葛瑾有多少存粮,够不够吃一个多月,这点情报曹操很想知道,但他战前就是没法弄到。
如果诸葛瑾的存粮能吃两个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