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玩拉扯谁能玩得过诸葛 (第2/3页)
可是在邯郸战场,在更北边的偏僻一隅,其他各路我方阵营的军队,要想援助到子龙,需要走的总路程都是最远的。
相比之下,我们在馆陶县这边,馆陶这地方,勉强还算是夹在子龙和子义这两路军队之间,一旦被打了,可以让子龙和子义一起来援,子龙抵达的时间虽然不会更快,但子义却可以比第一种情况更快抵达,曹贼就不想要充分利用这份时间差么?”
如前所述,刨除掉被派去兖州的太史慈部之后,如今刘备阵营留在河北的兵马,还有七八万人之多。
但这七八万人也不是完全集中在一个地方驻扎的,而是分了两路,一路诸葛瑾亲率,从东边往西打馆陶,最终继续进攻邺城。一路赵云、马超率领,从北边往南打邯郸,打下后也继续打邺城。
曹军如果真反攻了,在这两路人马里,肯定也得有所取舍,选一个作为第一目标,击溃后再打另一路。
周瑜听了诸葛瑾的反问,也不由笑了,不过也并不当回事:“司徒这是考我呢,从友军援护的时间、速度来看,曹贼从邯郸北上反击子龙确实更划算。
但子龙多是骑兵,他打不过可以跑啊,就算有步兵攻城部队,因为人数不多,转移起来也更方便些,实在不行,就算是往西就近逃进太行山谷道陉口,固守十天八天待援绝对做得到。
到时候曹操求速战速决而不得战,日子一久我军援军赶到,或是在别的战场取得了更大的突破,曹操就是纯亏惨败,他怎敢如此轻率?
所以,还是找我们这一路求战最有可能,我们虽然比子龙更容易得到友军增援些,但我们完全地处河北平原,周遭没有山川大泽可以躲避、没有地方据险而守,甚至也找不到已经攻下的城池足够容纳那么多大军——
这也怪我军之前推进得太过激进了,背后还留下了一些曹军据点。只是当初这些据点都威胁不到我军的粮道,我们为了推进得更快一点,才没有一个个去分兵拔除。
如今,曹军若是数日内就有可能赶到,我们再去拔除背后那些县城钉子,只怕也来不及了。还是要另想办法,争取一个相对有利些的决战环境,但这一仗多半是避免不了了。”
周瑜说得很仔细,条分缕析把曹操各个可能抉择的利弊都分析了一遍,最终得出的结论,也非常有说服力。诸葛瑾只是稍稍捋了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英雄所见略同。
诸葛瑾摸着胡子继续往下分析规划:“既如此,那就得尽快为我军不得不在馆陶附近与曹军决战、迎击曹军的反击,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了。
公瑾你倒是说说,我军该不该移营后退,争取跟敌军多拉扯几日,以便等到援军?”
周瑜飞快想了想,立刻否定了这一点:“还是别了,如果我军后撤移营,曹操就知道我军有可能察觉到他的动向和意图了,到时候他说不定就会放弃寻求决战,或是临时再改换战役目标。
那样我们又得重新评估揣测盗贼的新动向、新意图,劳神费思,还不一定能猜准。不如就趁着这次,多半已经猜准其意图了,但假装没猜到,将计就计等曹贼打过来。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临战移营,肯定要放弃现有的已经有一点防御工事的营垒,重新换一座从平地上另起炉灶的新营。那样的营垒,防御坚固程度肯定不如旧营,到时候战场上的实战战果肯定也会被削弱。
所以依我看,我军还是直接装作什么都没发现,什么都不知道,继续安之若素守下去。但暗中可以悄悄加固现有的营垒,也别从外层防线加固,就只在营内加固增筑,尽量让敌军看不出来破绽。
比如我们可以昼伏夜出,白天不做任何营建,而夜里在营内挖第二道壕沟、挖出来的土就地堆砌或加高现有的营垒土墙。这样敌军城内的瞭望哨就算看到我们的围城营区,白天也看不到任何动静,也就不会警觉。”
诸葛瑾想了想,觉得周瑜在战术层面上的建议都是非常好的,每一条都切中时弊。
如果现在就开始移营往东回撤,向太史慈的方向靠拢,那曹操马上就知道诸葛瑾识破了他的计谋,说不定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