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这种伎俩怎么可能瞒得过诸葛司徒 (第3/3页)
也有被刘备俘虏的,也有顺水推舟半推半就,通过袁谭的中介继续出仕当个清贵闲散官职的。
这些做派,都注定了荀彧在曹操这里的受信任程度,肯定会越来越不如司马懿、贾诩那些没退路的。
此时此刻,荀彧虽是发自真心劝曹操注意泄密的问题、注意敌军中有智谋之士可能会猜到曹操的企图。
但这些话听到曹操耳朵里,曹操忽然就鬼使神差想到一种可能性:莫非荀彧已经知道朝中有谁反对我了?或者察觉有刘备的内应,但就是不和我说,只想留后路?
情况更恶劣的话,有没有可能是荀彧就是想为将来的泄密撇清自己?他已经知道按照原计划继续出兵会泄密,所以假装提醒,也算是尽人事听天命了。将来如果战事不利,也怪不到荀彧头上。
一想到这儿,曹操几乎冷汗都要下来了。
而荀彧见曹操脸色数变,刚才又说了那样的重话,哪里还不知道自己这是被猜忌了?
这种时候,硬解释是没用的,只会越抹越黑。而且荀彧知道,只要自己越解释,自己听到的曹操真实想法就会越多,只要曹操依然坚持猜忌自己,将来自己也就会越危险。
一个已经被猜忌了的人,要想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别再知道更多不该知道的、以及对方不想让你知道的事情。
荀彧脑中飞速权衡了一下,知道自己说再多也是于事无补,只能长叹一声:“也罢,丞相具体要哪一日出兵,后续也不用告诉我了。老朽最近身体不适,知道再多,也徒然误事罢了。”
荀彧这是以退为进,撇清自己的嫌疑,同时也是心冷了不少。
当然这时候,他还没到绝望的程度,只是觉得曹操正在最神神叨叨的多疑巅峰状态,稍稍冷处理一下,等曹操冷静下来,或许会缓和。
曹操见荀彧一副心灰意冷的样子,就这般黯然离去,倒也果然稍稍放松了戒心。
但曹操还是觉得,被荀彧的劝谏这么一搅合,自己出兵的速度必须更加加快了,再按照原计划的速度集结部队,只会更加夜长梦多。
而朝中的绝大部分文官,都没必要知道这事儿了。
最终,曹操的出兵期限,从十五天进一步压缩到十天,要求所有被调度的参战部队,从那天决策之日起、十天内赶到黎阳,然后再前往馆陶前线,沿途寻求诸葛瑾、赵云决战。
曹军一方弯弓盘马、引而不发,已经到了最后临射的时刻。
然而,即使曹操加快了调度速度,把期限也逼迫得更紧了。但他却低估了如今雒阳朝廷高层的离心离德程度。
低估了雒阳丞相府里那些“心腹”,是否有跟刘备勾结、或是暗中效忠大汉想要扳倒曹操的。
哪怕曹操把知情的中枢文官人数压缩到了最少,但十几万人的调动,肯定瞒不过所有人,总有需要经手钱粮军需、辎重车船调度的官员,能得到情报。
……
曹操集结部队筹划主动寻求决战后的大约第七八日,河北广平郡馆陶县战场上。
诸葛瑾和周瑜这几日照例还是驻扎在馆陶围城大营内,每日只是巡视一下部队,讨论处理一下日常送来的各路军报、战情,然后就可以享受闲暇时光。
诸葛瑾住在军营里的日子,生活享受和安逸程度,跟留在城里也没什么区别。
作为司徒,他还没到需要以身作则和士卒同甘苦的程度。每天吃喝用度虽不求奢靡,但也绝对要符合司徒的身份,不能丢了大汉朝廷的脸面。
最近一两天,诸葛瑾派出去的斥候哨探、潜伏的细作,也确实有搜集回来一些有用的东西。诸葛瑾仔细比对权衡之后,也微微察觉到敌人应该是想整点大事儿。
不过具体要怎么整活,以什么为目标,诸葛瑾还没明确找到证据,也没法形成推断,所以他才不得不出于谨慎,每天找来周瑜一起商量,一有新情报就一起分析。
这天,他俩照例还在处理这方面的事务,但是一条来自雒阳的密报,却打乱了他们的议事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