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64章 一溃千里,何去何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64章 一溃千里,何去何从 (第2/3页)

河为界。黄河以北,则是推进到了清河郡巨鹿郡与赵郡、广平郡、阳平郡之间。

    赵云在冀州西北边已经推进到了常山郡和并州之间的太行山麓,中间则是被巨鹿泽隔开,巨鹿泽再往南,就是邺城的外围防线了。

    (注:本章末会附彩蛋章地图,因为最近地图变化比较剧烈,就推演完一阵后集中上图,如果每次稍微一变就上图的话太繁琐了。)

    短短半年之内,曹操在河北被成建制歼灭了六七万有生力量,在河南战场也损失了至少两三万,加起来差不多折兵近十万,这还没算那些被临时募集起来守城占地的乡勇。

    曹操的总战斗兵力,也从北伐开始前的四十七万左右,锐减到了三十七八万,反正是跌破四十万大关了。

    哪怕他一边打一边还在募兵,新征部队战斗素质直线下降,也守不住四十万人大关这条红线。

    ……

    一连数月都在处理那些拆东墙补西墙的破事儿,压榨兵力竭尽全力堵漏。

    整个建安十七年的上半年,曹操就没睡过几次好觉。极度的精神压力,显然让他愈发神经衰弱,头风病也自然而然加重了。

    虽然汉朝的医生并没有发明出“神经衰弱”这个专业医学术语。

    给曹操治疗头风的,依然是太医令吉平。

    这个吉平前几年时、在曹操尝试从许县迁都回雒阳的时候,就跟耿纪、韦晃这些人勾结上了,也渐渐对曹操愈发不满,这一点倒是跟原本历史上相似,具体的经过、心路历程也没必要多赘述。

    反正以曹操之跋扈、欺君,朝廷里对他不满的人是始终存在的,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

    不过时至今日,耿纪、韦晃和吉平,也还没彻底下定决心对曹操直接动手。

    他们也私下时有串联,但几人都觉得,眼下直接反对曹操太危险,就算搏一把中了,自己的族人也很有可能在国贼余孽的反扑过程中被反噬,就像当初王允用计杀了董卓,也不免被李傕郭汜这些余孽清算。

    那还不如等时机合适、配合外部力量里应外合一起动手,那样更容易既实现目标、又好好保全自己。而眼下雒阳朝廷里那些隐隐反曹的人,显然是在等着刘备进一步打过来,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他们也就愈发不愿意太快动手了。

    只有哪天刘备在前线快速推进推不动了,战线趋于稳定了,雒阳朝廷里的反曹者看到“再等下去,短时间内也等不到更好更有利的外部条件了”,他们才会有动力去实质性推进。

    这都是人之常情。

    且按下曹操身边的这些隐患、定时炸弹暂且不表。

    单说曹操本人,在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下,最近都变得有些恍惚了。也不得不重新开始思考,下一步究竟该怎么走。

    因为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曹操静下心来扪心自问,都不得不承认,眼下似乎怎么选都是错的,他已经看不到翻盘的机会了。

    当初官渡之战的时候,他也很绝望,但他觉得拖下去有转机。虽然最后的烧乌巢是偶然事件,可之前曹操是真心觉得收缩兵力、等待战略决战,缩短自己粮道拉长袁绍粮道,是有可能制造翻盘机会的。

    可是这一次呢?在大平原上打战略大决战,曹操觉得自己已经没什么希望了。

    还没大决战呢,半年里已经小刀拉肉累计被削弱掉近十万人马了,还有好几万袁绍旧部老兵更是直接投降回了对面。

    如今自己不到四十万战力,刘备至少还有六十多万,总兵力差距已经被拉大到了二比三的程度,刘备高出他至少一半。

    这种情况下,东出虎牢关,在河南河北的大平原上主动寻求决战,那就是找死。

    不能主动寻求野战、战略大决战,那就只能继续依托有利地形死守。

    这一点,倒是很容易想到的抉择,因为历史上兵力处于弱势一方的诸侯,经常靠这招,靠地形的险要长期割据。

    那不就成了原本历史上刘备、孙权拿的剧本了么?

    本该是刘备一方指望秦岭、伏牛山之险要,让曹军难以伐蜀。

    现在却成了曹操需要指望秦岭、伏牛山、嵩山、太行山之险要,阻挡刘备别来伐他的河洛、河东和大西北。

    可是,曹操阵营在关东地区的地盘还有很大。难道就这么眼睁睁全部丢掉?就坚持“存人失地”、保住主力军队?

    这些念头,在曹操的脑中久久挥之不去,不知如何应对。也让他头发彻底白了,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历史上曹操能活到关羽北伐的次年,也并不是曹操的寿命真该如此。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因,也是被关羽的攻势压力给吓到了,每日忧虑损害了其健康。

    说白了,历史上的曹操至少有一小半是被关羽的“威震华夏”给震死的。

    这天,大约是六月十五。曹操又是一夜睡不着,熬到子时卧室里还点着油灯,人也斜靠在榻上、撑着一张凭几,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早已看过的文牍。

    那些文牍其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